病毒的组成: 安装模块:提供潜伏机制; 传播模块:提供传染机制 触发模块:提供触发机制 其中,传染机制是病毒的本质特征,防治、检测及 杀毒都是从分析病毒传染机制入手的。 病毒的症状: 启动或运行速度明显变慢;文件大小、日期变化;死 机增多;莫名其妙地丢失文件;磁盘空间不应有的 减少;有规律地出现异常信息;自动生成一些特殊 文件;无缘无故地出现打印故障
6 ▪ 病毒的组成: 安装模块:提供潜伏机制; 传播模块:提供传染机制; 触发模块:提供触发机制; 其中,传染机制是病毒的本质特征,防治、检测及 杀毒都是从分析病毒传染机制入手的。 ▪ 病毒的症状: 启动或运行速度明显变慢;文件大小、日期变化;死 机增多;莫名其妙地丢失文件;磁盘空间不应有的 减少;有规律地出现异常信息;自动生成一些特殊 文件;无缘无故地出现打印故障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1)通过不可移动的设备进行传播 较少见,但破坏力很强。 2)通过移动存储设备进行传播 最广泛的传播途径 3)通过网络进行传播 反病毒所面临的新课题 4)通过点对点通讯系统和无线通道传播 预计将来会成为两大传播渠道
7 ◼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1)通过不可移动的设备进行传播 较少见,但破坏力很强。 2)通过移动存储设备进行传播 最广泛的传播途径 3)通过网络进行传播 反病毒所面临的新课题 4)通过点对点通讯系统和无线通道传播 预计将来会成为两大传播渠道
病毒的破坏行为 攻击系统数据区:主引导区、Boot区、FAT区、文件目录 攻击文件、内存、CMoS;干扰系统运行,使速度下降; 干扰屏幕、键盘、喇叭、打印机 破坏网络资源。 病毒的发展趋势 攻击对象趋于混合型; 反跟踪技术; 增强隐蔽性:避开修改中断向量值;请求在内存中的合 法身份;维持宿主程序外部特征;不用明显感染标志 采用加密技术,使得对病毒的跟踪、判断更困难; 繁衍不同的变种
8 ◼ 病毒的破坏行为 攻击系统数据区:主引导区、Boot区、FAT区、文件目录 攻击文件、内存、CMOS;干扰系统运行,使速度下降; 干扰屏幕、键盘、喇叭、打印机; 破坏网络资源。 ◼ 病毒的发展趋势 攻击对象趋于混合型; 反跟踪技术; 增强隐蔽性:避开修改中断向量值;请求在内存中的合 法身份;维持宿主程序外部特征;不用明显感染标志 采用加密技术,使得对病毒的跟踪、判断更困难; 繁衍不同的变种
二、病毒的防治 网络环境下的病毒防治原则与策略 防重于治,防重在管:制度;注册、权限、属性、 服务器安全;集中管理、报警 综合防护:木桶原理;防火墙与防毒软件结合 最佳均衡原则:占用较小的网络资源 管理与技术并重 正确选择反毒产品 多层次防御:病毒检测、数据保护、实时监控 注意病毒检测的可靠性:经常升级;两种以上
9 二、病毒的防治 ❖ 网络环境下的病毒防治原则与策略 ➢ 防重于治,防重在管:制度;注册、权限、属性、 服务器安全;集中管理、报警。 ➢ 综合防护:木桶原理;防火墙与防毒软件结合 ➢ 最佳均衡原则:占用较小的网络资源 ➢ 管理与技术并重 ➢ 正确选择反毒产品 ➢ 多层次防御:病毒检测、数据保护、实时监控 ➢ 注意病毒检测的可靠性:经常升级;两种以上
二、病毒的防治 防毒:预防入侵;病毒过滤、监控、隔离 査毒:发现和追踪病毒;统计、报警 解毒:从感染对象中清除病毒;恢复功能 病毒检测的方法 直接观察法:根据病毒的种种表现来判断 特征代码法:采集病毒样本,抽取特征代码 特点:能快速、准确检验已知病毒,不能发现未 知的病毒
10 二、病毒的防治 ◼ 防毒:预防入侵; 病毒过滤、监控、隔离 ◼ 查毒:发现和追踪病毒; 统计、报警 ◼ 解毒:从感染对象中清除病毒;恢复功能 ❖ 病毒检测的方法 ➢ 直接观察法: 根据病毒的种种表现来判断 ➢ 特征代码法 :采集病毒样本,抽取特征代码 特点:能快速、准确检验已知病毒,不能发现未 知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