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杂种优势理论解释 1914年,Shul提出“杂种优势概念 1.显性学说(又叫突变有害学说) 该学说首先由布鲁斯1910年提出“显性互补假 说”。后来琼斯1917年加以补充成为显性连锁学说。 要点:显性基因是有利的,隐性基因是不利的。通 过杂交以后可以把双亲显性基因集合于一体,增加 了杂种个体显性基因数,使杂种优于双亲。 此假说可以解释杂种一代优势现象和杂种二代的优势 衰减现象
2.超显性学说(又叫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学说) 该学说由East1936年提出。要点: 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等位基因的异质结合,由于双 亲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杂合子优于纯合子。 3.上位学说 该学说认为杂种优势是由于各种非等位基因间的互 作引起。要点: 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会产生附加效应,杂交可以使 杂合度增加,互作的种类增加,从而使非等位基因间的 互作加强,杂种优于双亲。 由于大多数经济性状属于数量性状,而数量性状是 受多基因控制的,必然存在上位效应
4.遗传平衡学说 1961年杜尔宾认为:杂种优势不能用任何一种遗 传原因解释,也不能用一种遗传因子相互影响的形式 加以说明。因为这种现象是各种遗传过程相似作用的 总效应,所以根据遗传因子相互影响的任何一种方式 而提出的假说均不能作为杂种优势的一般理论。尽管 其中一些假说都与一定的试验事实相符,无疑包含一 些正确的看法。但这些假说都只是杂种优势理论的一 部分。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基因的认识已有很大的改 变,发现基因间的作用相当复杂,难以明确区分显性、 超显性、上位等各种效应
四、杂种优势的度量 1.配合力: 种群通过杂交能够获得的杂种优势的程度和杂交效果的 好坏叫配合力。配合力的测定是选择最佳杂交组合的必要方 法。配合力分为: (1)一般配合力:一个种群与其他种群杂交后所能获得的平 均效果。其遗传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 依靠纯种繁育是提高一般配合力的主要手段,遗传力越 高,提高一般配合力就越容易。 (2)特殊配合力:两个特定种群相杂交所能获得的超过一般 配合力的杂种优势叫特殊配合力。其遗传基础是基因的非加 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