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的是,超级块中的空闲盘块钱是临界资源,对该校的操作必须互斥地进行,因此,系统为 空闲盘块钱设置了一把锁,并通过上锁和解锁来实现对空闲盘块钱的互操作 成组链接法除了第一组空闲盘块外,其余空闲盘块的登记不占额外的存储空间;而超级 块(即文件卷的第1块)已在安装磁盘时拷入内存,因此,绝大部分的分配和回收工作可在国 内存中进行,从而使之具有较高的效率。 7.1.5文件的共享 文件共享是指系统允许多个用户(进程)使用同一份文件。在允许文件共享的系统中,如 果用户知道共享文件的路径名,并有访问该文件的权限,则可直接使用文件的路径名来访问 该共享文件。为了使用户能更方便地共享文件,很多系统还允许一个共享文件同时出现在多 个用户的目录下,这种共享可通过下述方法来实现。 1.目录结构中的共享 在目录结构中,可以采用同名或异名的方式来实现文件的共享。这时文件系统的目录结 构已不再是树型结构,而是一个有向的非循环图。异名共享所采用的方法称为文件的勾连 实现勾连的方法有两种:基于索引节点的共享和基于符号链的共享。 (1)基于索引结点的共享方式 在文件的索引结点中设置一个链接计数字段,用来表示链接到本索引结点(亦即文件) 上的用户目录项的数目。当用户C创建一个新文件时,其链接计数被置为1。如果用户B要 共享该文件,则可在B的目录中增加一目录工页,并填上新的文件名和指向该共享文件的索 引结点的指针,索引结点中的链接计数将被加1。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文件主无法删除被他人共享的文件。如果C将共享文件删除并清除 相应的索引结点,则B中将有一个指向无效索引结点的目录工页,若该索引结点以后被分配 给另一个文件,则B将去共享一个错误的文件:如果C留下了索引结点,并将其链接计数减仁 由于C是文件主,若系统要记账收费,C将继续为该文件付账,直至其他用户执行删除操作时, 发现其链接计数为0,将其真正删除为止。 (2)利用符号链实现文件共享 为了使B能共享C的一个文件,可以由系统为B建立一个类型为LINK的新文件,并把该 文件放在B的目录下,在新文件中只包含了被链接文件的路径名。当B读该LINK类型的文 件时,将被os截获,并根据新文件中的路径名去读那小文件。这种实现文件共享的方式叫做 符号链接。在这种方式下,文件主删除被他人共享的文件后,其他用户再去访问该共享文件 时,会因找不到文件而失败,于是可再将符号链(即LIN类型的文件)删除,此时不会造成任 何影响。它的问题是其他用户访问共享文件时,必须根据路径中的分量名逐级地去检索目录, 因此加大了访问文件的开销:另外,尽管LINK类型的文件十分简单,但仍需为它配置一个索 引结点,飞并分配一个盘块来存放被链接文件的路径名,这同样会增加系统的的开销。符号 链接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即只要简单地提供一个机器的网络地址以及文件在该机器中的文 件路径名,便可链接全球任何一处机器上的文件 2.打开支件结构中的共享 文件目录结构中的共享是一种静态的共享。当多个用户同时打开某一文件对其访问时, 将在内存中建立打开文件结构,这时的共享称为打开文件结构中的共享,这是一种动,态的 共享。 文件系统中的打开文件结构由三部分组成z进程打开文件表、系统打开文件表和内存 (1)父、子进程打开文件的共享 父进程创建子进程时,除状态、标识以及与时间有关的少数控制项外,子进程基本上是 复制父进程的所有信息。子进程与父进程可以共享父进程所打开的文件。父、子进程可以
注意的是,超级块中的空闲盘块钱是临界资源,对该校的操作必须互斥地进行,因此,系统为 空闲盘块钱设置了一把锁,并通过上锁和解锁来实现对空闲盘块钱的互操作。 成组链接法除了第一组空闲盘块外,其余空闲盘块的登记不占额外的存储空间;而超级 块(即文件卷的第 1 块)已在安装磁盘时拷入内存,因此,绝大部分的分配和回收工作可在国 内存中进行,从而使之具有较高的效率。 7.1.5 文件的共享 文件共享是指系统允许多个用户(进程)使用同一份文件。在允许文件共享的系统中,如 果用户知道共享文件的路径名,并有访问该文件的权限,则可直接使用文件的路径名来访问 该共享文件。为了使用户能更方便地共享文件,很多系统还允许一个共享文件同时出现在多 个用户的目录下,这种共享可通过下述方法来实现。 1.目录结构中的共享 在目录结构中,可以采用同名或异名的方式来实现文件的共享。这时文件系统的目录结 构已不再是树型结构,而是一个有向的非循环图。异名共享所采用的方法称为文件的勾连。 实现勾连的方法有两种:基于索引节点的共享和基于符号链的共享。 (1)基于索引结点的共享方式 在文件的索引结点中设置一个链接计数字段,用来表示链接到本索引结点(亦即文件) 上的用户目录项的数目。当用户 C 创建一个新文件时,其链接计数被置为 1。如果用户 B 要 共享该文件,则可在 B 的目录中增加一目录工页,并填上新的文件名和指向该共享文件的索 引结点的指针,索引结点中的链接计数将被加 1。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文件主无法删除被他人共享的文件。如果 C 将共享文件删除并清除 相应的索引结点,则 B 中将有一个指向无效索引结点的目录工页,若该索引结点以后被分配 给另一个文件,则 B 将去共享一个错误的文件:如果 C 留下了索引结点,并将其链接计数减仁 由于C是文件主,若系统要记账收费,C将继续为该文件付账,直至其他用户执行删除操作时, 发现其链接计数为 0,将其真正删除为止。 (2)利用符号链实现文件共享 为了使 B 能共享 C 的一个文件,可以由系统为 B 建立一个类型为 LINK 的新文件,并把该 文件放在 B 的目录下,在新文件中只包含了被链接文件的路径名。当 B 读该 LINK 类型的文 件时,将被 os 截获,并根据新文件中的路径名去读那小文件。这种实现文件共享的方式叫做 符号链接。在这种方式下,文件主删除被他人共享的文件后,其他用户再去访问该共享文件 时,会因找不到文件而失败,于是可再将符号链(即 LINK 类型的文件)删除,此时不会造成任 何影响。它的问题是其他用户访问共享文件时,必须根据路径中的分量名逐级地去检索目录, 因此加大了访问文件的开销:另外,尽管 LINK 类型的文件十分简单,但仍需为它配置一个索 引结点,飞并分配一个盘块来存放被链接文件的路径名,这同样会增加系统的的开销。符号 链接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即只要简单地提供一个机器的网络地址以及文件在该机器中的文 件路径名,便可链接全球任何一处机器上的文件。 2.打开支件结构中的共享 文件目录结构中的共享是一种静态的共享。当多个用户同时打开某一文件对其访问时, 将在内存中建立打开文件结构,这时的共享称为打开文件结构中的共享,这是一种动,态的 共享。 文件系统中的打开文件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z 进程打开文件表、系统打开文件表和内存 Inode。 (1)父、子进程打开文件的共享 父进程创建子进程时,除状态、标识以及与时间有关的少数控制项外,子进程基本上是 复制父进程的所有信息。子进程与父进程可以共享父进程所打开的文件。父、子进程可以
并发运行。它们也可以各自独立地打开文件,但这些各自独立打开的文件不能共享 (2)同名或异名打开文件的共享 不同进程通过同名或异名方式打开同一文件实现共享时,各进程使用各自的进程打开文 件表和各自的名方式打开同一文件实现共享。 3.管道文件 采用管道进行通信就像在两个进程之间架设了一个管道,一方能够将消息源源不断地 写入管道,另一方连续从管道中将消息读出。它能够实现大量消息的通信。1 UNIX系统中,管道是一种特殊的文件,是一个特殊的打开文件,由三部分组成:一个外存 索引节点、相应的内存索引节点和两个系统打开文件表。进程创建一个管道文件后,通常接 着创建一个或几个子进程。管道文件实际上是一个临时文件,它以磁盘为中介实现进程间的 通信。与内存相比,管道通信速度较慢,而且它只适用父、子进程之间的通信。管道文件能 实现读写的同步和互斥。 7.1.6文的存取控制 系统中的文件既存在保护问题,又存在保密问题。所谓保护是指避免文件拥有者或其他 用户因有意或无意的错误操作使文件受到破坏。所谓保密是指文件本身不得被未授权的用 户访问。这两个问题都涉及用户对文件的访问权限,即文件的存取控制 文件的保护机构应做到 1)防止未核准的用户存取文件 2)防止一个用户冒充另一个用户存取文件 (3)防止核准用户〈包括文件主〉误用文件。 文件保护机构通常由存取控制验证模块来实现,其基本任务是: (1)审定用户的存取权限 2)比较用户的存取权限和本次的存取要求 (3)比较本次存取要求和被访问文件的存取保护信息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文件存取控制方法 1.存取控制矩阵 存取控制矩阵是一个二维矩阵:一维列出系统中的所有用户z另一维列出系统中的全部 文件。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用来表示某一用户对某一文件的存取权限 2.存取控制表 由于存取控制矩阵是一个稀疏矩阵,浪费存储,因此,可为每一个文件建立一张存取控制 表,仅存放与该文件有关的用户或用户组。 3.用户权限表 与存取控制表相似,以用户或用户组为单位建立存取控制表,这样的表称为用户权限表 将一个用户或用户组所要存取的文件集中起来存入一张表中,其中每个表目指明用户(组) 对相应文件的存取权限。 4.口令 文件主在建立一个文件时,一方面进行口令登记,另一方面把口令告诉允许访问该文件 的用户。访问该文件时首先核对口令,当口令正确时才允许访问,否则拒绝访问。本方法的 优点是保护信息少,简单,易实现;缺点是保密性不强,且改换口令时需通知所有能访问该文 件的用户 5.密码 文件写入时先进行编码F读出时要先译码再使用。只有掌握了译码方法的用户才能读 出正确的信息。本方法保密性强,节省存储空间,但编码和译码都需大量的时间 6.文件系统的安全性
并发运行。它们也可以各自独立地打开文件,但这些各自独立打开的文件不能共享。 (2)同名或异名打开文件的共享 不同进程通过同名或异名方式打开同一文件实现共享时,各进程使用各自的进程打开文 件表和各自的名方式打开同一文件实现共享。 3.管道文件 采用管道进行通信就像在两个进程之间架设了一个管道,一方能够将消息源源不断地 写入管道,另一方连续从管道中将消息读出。它能够实现大量消息的通信。l UNIX 系统中,管道是一种特殊的文件,是一个特殊的打开文件,由三部分组成:一个外存 索引节点、相应的内存索引节点和两个系统打开文件表。进程创建一个管道文件后,通常接 着创建一个或几个子进程。管道文件实际上是一个临时文件,它以磁盘为中介实现进程间的 通信。与内存相比,管道通信速度较慢,而且它只适用父、子进程之间的通信。管道文件能 实现读写的同步和互斥。 7.1.6 文的存取控制 系统中的文件既存在保护问题,又存在保密问题。所谓保护是指避免文件拥有者或其他 用户因有意或无意的错误操作使文件受到破坏。所谓保密是指文件本身不得被未授权的用 户访问。这两个问题都涉及用户对文件的访问权限,即文件的存取控制。 文件的保护机构应做到: (1)防止未核准的用户存取文件; (2)防止一个用户冒充另一个用户存取文件; (3)防止核准用户〈包括文件主〉误用文件。 文件保护机构通常由存取控制验证模块来实现,其基本任务是: (1)审定用户的存取权限; (2)比较用户的存取权限和本次的存取要求; (3)比较本次存取要求和被访问文件的存取保护信息。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文件存取控制方法。 1.存取控制矩阵 存取控制矩阵是一个二维矩阵:一维列出系统中的所有用户 z 另一维列出系统中的全部 文件。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用来表示某一用户对某一文件的存取权限。 2.存取控制表 由于存取控制矩阵是一个稀疏矩阵,浪费存储,因此,可为每一个文件建立一张存取控制 表,仅存放与该文件有关的用户或用户组。 3.用户权限表 与存取控制表相似,以用户或用户组为单位建立存取控制表,这样的表称为用户权限表。 将一个用户或用户组所要存取的文件集中起来存入一张表中,其中每个表目指明用户(组) 对相应文件的存取权限。 4.口令 文件主在建立一个文件时,一方面进行口令登记,另一方面把口令告诉允许访问该文件 的用户。访问该文件时首先核对口令,当口令正确时才允许访问,否则拒绝访问。本方法的 优点是保护信息少,简单,易实现;缺点是保密性不强,且改换口令时需通知所有能访问该文 件的用户。 5.密码 文件写入时先进行编码 F 读出时要先译码再使用。只有掌握了译码方法的用户才能读 出正确的信息。本方法保密性强,节省存储空间,但编码和译码都需大量的时间。 6.文件系统的安全性
为了防止由于软、硬件故障而造成系统失败,保证被破坏了的文件能进行有效的恢复, 系统应保存所有文件的双份拷贝。一旦一份拷贝被破坏,就可以使用另一份拷贝恢复系统。 文件拷贝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周期性的全量转存,另一种是增量转存。 文件系统和用户间的接口是通过系统调用实现的。一般文件系统为用户提供的系统调 用主要有建立/删除、打开/关闭、读/写文件等。 7.1.7.文件的使用 用户可通过文件系统所提供的命令和系统功能调用来实施对文件的操作。基本的文件 操作有以下几种 (1)创建文件。在创建一个新文件时,系统要为它分配必要的外存空间,并在文件系统 的目录中,为它建立一个目录项,用来登记该文件的文件名及其在外存的地址等属性。 (2)删除文件。当不再使用某个文件时,可将它从文件系统中删除。此时,系统应先从 目录中找到要删除文件的目录项,并根据其中的外存地址信息回收该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 最后还必须释放它的目录项 (3)读文件。当用户需要某个文件中的数据时,可将相应数据从外存读入内存。此时,系 统同样要查找目录,找到指定文件的目录项,从中得到文件在外存中的地址信息,然后启动 设备将数据读入内存 4)写文件。当用户要求添加或修改某个文件的内容时,可对它进行写操作。为此,也同 样需要查找目录,找到指定文件的目录项,从中得到文件在外存中的地址信息,然后启动设 备将数据写到相应的外存位置。 (5)设置文件的读/写指针。文件的读/写指针指出了要读/写的信息距离文件首字节的偏 移量。在读/写文件时,将根据读/写指针和相应文件目录项中的外存地址信息计算出欲读/ 写的信息在外存中的地址。通过设置文件读/写指针的操作,可将读/写指针设置到文件的任 位置,从而实现对该文件内容的随机访问 (6)打开文件。打开文件的主要功能是将指定文件的属性信息复制到内存中,并返回指向 内存中的该文件属性信息的指针。以后,用户需要对该文件进行操作时,便可直接在内存中 找到文件的外存地址等属性,从而显著地提高对文件的操作速度。 (7)关闭文件。当用户目前不再要求访问某个打开文件时,可对它进行关闭操作。此时, 将从内存中删除指定文件的属性信息,如果其中的文件属性信息已被修改过,则还需将它写 回外存。关闭文件后,若要再次访问该文件,则必须重新进行打开文件的操作。 7.2重点难点学习提示 本章的目的是掌握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实现过程,为此应对以下几个重点、难点问 题作认真的学习,切实地掌握其基本内容 1.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索引顺序文件 根据用户和系统管理上的需要,可将有结构文件的记录组织成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z 索引顺序文件三种形式 (1)顺序文件:应了解如何对定长记录的顺序文件进行读/写操作,这种文件形式有何优 缺点,它主要用于何种场合。 (2)索引文件:应能较好地理解为什么要引入索引文件,并能用图来说明索引文件的组 形式,以及索引文件的优缺点 3)索引顺序文件:应了解索引顺序文件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引入的,如何对索 引顺序文件进行检索,当文件非常大时又应如何处理。 2.连续分配、链接分配和索引分配 在为文件分配存储空间时,通常可采用连续分配、链接分配和索引分配三种方式 (1)连续分配:应了解如何连续分配的文件进行顺序访问或随机访问,这种分配方式有
为了防止由于软、硬件故障而造成系统失败,保证被破坏了的文件能进行有效的恢复, 系统应保存所有文件的双份拷贝。一旦一份拷贝被破坏,就可以使用另一份拷贝恢复系统。 文件拷贝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周期性的全量转存,另一种是增量转存。 文件系统和用户间的接口是通过系统调用实现的。一般文件系统为用户提供的系统调 用主要有建立/删除、打开/关闭、读/写文件等。 7.1.7.文件的使用 用户可通过文件系统所提供的命令和系统功能调用来实施对文件的操作。基本的文件 操作有以下几种: (1)创建文件。在创建一个新文件时,系统要为它分配必要的外存空间,并在文件系统 的目录中,为它建立一个目录项,用来登记该文件的文件名及其在外存的地址等属性。 (2)删除文件。当不再使用某个文件时,可将它从文件系统中删除。此时,系统应先从 目录中找到要删除文件的目录项,并根据其中的外存地址信息回收该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 最后还必须释放它的目录项。 (3)读文件。当用户需要某个文件中的数据时,可将相应数据从外存读入内存。此时,系 统同样要查找目录,找到指定文件的目录项,从中得到文件在外存中的地址信息,然后启动 设备将数据读入内存。 (4)写文件。当用户要求添加或修改某个文件的内容时,可对它进行写操作。为此,也同 样需要查找目录,找到指定文件的目录项,从中得到文件在外存中的地址信息,然后启动设 备将数据写到相应的外存位置。 (5)设置文件的读/写指针。文件的读/写指针指出了要读/写的信息距离文件首字节的偏 移量。在读/写文件时,将根据读/写指针和相应文件目录项中的外存地址信息计算出欲读/ 写的信息在外存中的地址。通过设置文件读/写指针的操作,可将读/写指针设置到文件的任 一位置,从而实现对该文件内容的随机访问。 (6)打开文件。打开文件的主要功能是将指定文件的属性信息复制到内存中,并返回指向 内存中的该文件属性信息的指针。以后,用户需要对该文件进行操作时,便可直接在内存中 找到文件的外存地址等属性,从而显著地提高对文件的操作速度。 (7)关闭文件。当用户目前不再要求访问某个打开文件时,可对它进行关闭操作。此时, 将从内存中删除指定文件的属性信息,如果其中的文件属性信息已被修改过,则还需将它写 回外存。关闭文件后,若要再次访问该文件,则必须重新进行打开文件的操作。 7.2 重点难点学习提示 本章的目的是掌握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实现过程,为此应对以下几个重点、难点问 题作认真的学习,切实地掌握其基本内容。 1.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索引顺序文件 根据用户和系统管理上的需要,可将有结构文件的记录组织成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z 索引顺序文件三种形式。 (1)顺序文件:应了解如何对定长记录的顺序文件进行读/写操作,这种文件形式有何优 缺点,它主要用于何种场合。 (2)索引文件:应能较好地理解为什么要引入索引文件,并能用图来说明索引文件的组 形式,以及索引文件的优缺点。 (3)索引顺序文件:应了解索引顺序文件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引入的,如何对索 引顺序文件进行检索,当文件非常大时又应如何处理。 2.连续分配、链接分配和索引分配 在为文件分配存储空间时,通常可采用连续分配、链接分配和索引分配三种方式。 (1)连续分配:应了解如何连续分配的文件进行顺序访问或随机访问,这种分配方式有
何优缺点。 (2)链接分配:这是指为每个文件分配多个离散的盘块,并通过链接指针将它们链成个 链表的分配方式。在学习时应较好地理解隐式链接分配方式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引入;再 的,它有何不足之处,而显式链接结构是如何解决上述不足的,它较适合用于哪种场合;并能 用图来说明这两种分配方式是如何将多个离散的盘块链成一个链表的。 (3)索引分配:应能很好地掌握为什么要引入索引分配方式,采用索引分配方式时应如 何对文件进行访问,当文件很大时又应如何处理。另外,还必须很好地了解和掌握混合索引 分配方式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引入的,此时,应如何将文件的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 3.位示图法和成组链接法 (1)位示图法:应了解使用位示图如何来进行磁盘块的分配或回收,这种管理方式有何优 点 (2)成组链接法:应掌握它是如何将盘块进行分组并将各个盘块组链成一个成组链的,它 应如何进行盘块的分配和回收,这种管理方式有什么优点。 4.目录管理 必须对下述与目录管理有关的内容有较清晰的认识 (1)文件控制块(FCB):应了解FCB通常应包含哪些内容,它与文件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 关系。 (2)索引结点:应理解磁盘索引结点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引入的,它与FCB、目录项之 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另外,还应了解为什么要引入内存索引结点,以及在内存索引结点 中还应增加哪些数据项,原因是什么 (3)单级目录和两级目录结构:应清楚地了解在单级目录结构中应如何创建或删除文件, 它在哪些地方无法满足对目录管理的要求,而两级文件目录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4)多级目录结构:应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目录结构由单级发展为两级、并进一步发展为 多级带来了哪些好处,应如何根据绝对路径名或相对路径名在多级目录结构中线性地检索 一个文件或子目录,要创建或删除一个文件或子目录时应如何进行处理 5.文件共享方式 文件共享的主要目的:一是提高文件存储空间的利用率,二是方便用户对文件的使用, 当前常用的文件共享方式有基于索引结点的共享方式和利用符号链实现文件共享两种。 (1)基于索引结点的共享方式:应了解如果不引入索引结点,而直接通过FCB来共享文件 会产生什么问题,这种共享方式应如何进行文件的删除操作,它有何优缺点 (2)利用符号链实现文件共享:应了解当用户访问LINK类型的文件时,系统应如何进行 处理,通过这种方式共享文件有何优缺点。 7.3典型问题分析和解答 1.文件系统有哪些基本功能? 答:文件系统有以下基本功能:(1)文件的结构及有关的存取方法;(2)文件的目录结 构及有关处理;(3)文件的存储空间管理;(4)文件共享的存取控制:(5)文件的操作和使用 2.文件系统提供的基本操作都有哪些? 答:文件系统提供的基本操作有:(1)建立/删除文件;(2)打开/关闭文件;(3)读/写 文件 3.设某系统的磁盘有500块,块号为:0,1,2,3,…,499 (1)若用位示图法管理这500块的盘空间,当字长为32位时,需要多少个字的位示图? (2)第i字的第j位对应的块号是多少?(其中:i=0,1,2,…,j=0,1,2,3,…) 答:(1)位示图法就是在内存用一些字建立一张位示图,用其中的每一位表示一个盘块的
何优缺点。 (2)链接分配:这是指为每个文件分配多个离散的盘块,并通过链接指针将它们链成个 链表的分配方式。在学习时应较好地理解隐式链接分配方式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引入;再 的,它有何不足之处,而显式链接结构是如何解决上述不足的,它较适合用于哪种场合;并能 用图来说明这两种分配方式是如何将多个离散的盘块链成一个链表的。 (3)索引分配:应能很好地掌握为什么要引入索引分配方式,采用索引分配方式时应如 何对文件进行访问,当文件很大时又应如何处理。另外,还必须很好地了解和掌握混合索引 分配方式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引入的,此时,应如何将文件的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 3.位示图法和成组链接法 (1)位示图法:应了解使用位示图如何来进行磁盘块的分配或回收,这种管理方式有何优 点。 (2)成组链接法:应掌握它是如何将盘块进行分组并将各个盘块组链成一个成组链的,它 应如何进行盘块的分配和回收,这种管理方式有什么优点。 4.目录管理 必须对下述与目录管理有关的内容有较清晰的认识: (1)文件控制块(FCB):应了解 FCB 通常应包含哪些内容,它与文件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 关系。 (2)索引结点:应理解磁盘索引结点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引入的,它与 FCB、目录项之 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另外,还应了解为什么要引入内存索引结点,以及在内存索引结点 中还应增加哪些数据项,原因是什么。 (3)单级目录和两级目录结构:应清楚地了解在单级目录结构中应如何创建或删除文件, 它在哪些地方无法满足对目录管理的要求,而两级文件目录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4)多级目录结构:应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目录结构由单级发展为两级、并进一步发展为 多级带来了哪些好处,应如何根据绝对路径名或相对路径名在多级目录结构中线性地检索 一个文件或子目录,要创建或删除一个文件或子目录时应如何进行处理。 5.文件共享方式 文件共享的主要目的:一是提高文件存储空间的利用率,二是方便用户对文件的使用, 当前常用的文件共享方式有基于索引结点的共享方式和利用符号链实现文件共享两种。 (1)基于索引结点的共享方式:应了解如果不引入索引结点,而直接通过 FCB 来共享文件 会产生什么问题,这种共享方式应如何进行文件的删除操作,它有何优缺点。 (2)利用符号链实现文件共享:应了解当用户访问 LINK 类型的文件时,系统应如何进行 处理,通过这种方式共享文件有何优缺点。 7.3 典型问题分析和解答 1.文件系统有哪些基本功能? 答:文件系统有以下基本功能:(1)文件的结构及有关的存取方法;(2)文件的目录结 构及有关处理;(3)文件的存储空间管理;(4)文件共享的存取控制;(5)文件的操作和使用。 2.文件系统提供的基本操作都有哪些? 答:文件系统提供的基本操作有:(1)建立/删除文件;(2)打开/关闭文件;(3)读/写 文件。 3.设某系统的磁盘有 500 块,块号为:0,1,2,3,…,499。 (1)若用位示图法管理这 500 块的盘空间,当字长为 32 位时,需要多少个字的位示图? (2)第 i 字的第 j 位对应的块号是多少?(其中:i=0,1,2,…,j=0,1,2,3,…) 答:(1)位示图法就是在内存用一些字建立一张位示图,用其中的每一位表示一个盘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