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油气藏成藏要素 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是生、储、盖、运、圈、保多种地 质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成藏要素: 生油气源岩: 盆地的沉降埋藏史、热史、古气候分析相结合 我国北方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都是典型的 潮湿气候带。都有丰富的烃源岩发育。 二、储集层: 沉积体系和沉积相
第二节 油气藏成藏要素 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是生、储、盖、运、圈、保多种地 质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成藏要素: 一、生油气源岩: 盆地的沉降埋藏史、热史、古气候分析相结合。 我国北方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都是典型的 潮湿气候带。都 有丰富的烃源岩发育。 二、储集层: 沉积体系和沉积相
三、盖层 岩性、区域盖层 四、油气运移 油源对比、气源岩与已聚集的油气之间的关系。 五、圈闭 圈闭的类型、大小等。 六、保存条件 油气藏是否发生改变
三、盖层 岩性、区域盖层 四、油气运移 油源对比、气源岩与已聚集的油气之间的关系。 五、圈闭 圈闭的类型、大小等。 六、保存条件 油气藏是否发生改变
2、成藏条件(油气富集的条件) 0充足的油气源(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成熟度、排烃效率或排烃系数) ①衡量油气来源丰富程度的具体标志,是生烃凹 陷面积的大小及凹陷持续时间的长短。生油气凹陷 的面积大、持续时间长,可以形成巨厚的多旋回性 的烃源岩系及多生油气期,这是形成储量丰富的大 油气藏的物质基础。 0世界上61个特大油气田分布在12个大型油气盆地 中,拥有世界石油及天然气储量的一半以上
2、成藏条件(油气富集的条件) u充足的油气源(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成熟度、排烃效率或排烃系数) u 衡量油气来源丰富程度的具体标志,是生烃凹 陷面积的大小及凹陷持续时间的长短。生油气凹陷 的面积大、持续时间长,可以形成巨厚的多旋回性 的烃源岩系及多生油气期,这是形成储量丰富的大 油气藏的物质基础。 u世界上61个特大油气田分布在12个大型油气盆地 中,拥有世界石油及天然气储量的一半以上
部分大含油气盆地特大油气田 盆地名称 盆地面积 沉积岩系 生油岩 油气可采储特大油气田 104km 时代厚度m 体积时代岩性及厚度量10m)数(个) 104km3 以JK 波斯湾 240 E、N为 12000417以上|JK2E3碳酸盐岩, 5000~ 541 1000~1500 主 西西伯利亚 以JK 为主 4000~8000 J3K 泥岩,500 1000 美国墨西哥湾 4000 K、N1泥岩,100 2000 马拉开波 碳酸盐岩,泥 85 10000 395 岩 伏尔加乌拉尔 2000,局部有 218 D2P1泥岩,200~500 42 8000
部分大含油气盆地特大油气田 沉积岩系 生油岩 盆地名称 盆地面积 10 4km 2 时代 厚度,m 体积 10 4km 3 时代 岩性及厚度 油气可采储 量 10 8 t(m 3 ) 特大油气田 数(个) 波斯湾 240 以 J、K、 E、N 为 主 5000~ 12000 417 以上 J3K2E3 N1 碳酸盐岩, 1000~1500 541 28 西西伯利亚 230 以 J、K 为主 4000~8000 600 J3.K1 泥岩,500~ 1000 60 8 美国墨西哥湾 110 12000~ 4000 545 K3、N1 泥岩,1000~ 2000 53 1 马拉开波 85 10000 395 E2 碳酸盐岩,泥 岩, 73 2 伏尔加-乌拉尔 65 2000,局部有 8000 218 D2-P1 泥岩,200~500 42 2
根据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统计,生油中心制 约着油气的分布
根据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统计,生油中心制 约着油气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