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宣传研究成果,我在上联网上设立个人主页“汉字究中 心”,自费创建专业网站“汉字研究网”,把0万字的文字学著述 《汉字的起源发明百论》,《伏羲氏文字学》等在旦联网上发布。要 问我和古文字专家教授相比有哪些优势,我想有二:一,我是外行, 外行也是优势。我与以往的古文字专家教授没有师承关系,也就 没有思雏定势的负担,许慎的定论我敢怀疑,郭沫若的理论我也敢 推翻:二,发明史发明学知识。我研究发明史发明学二十多年,对 发叨汉字的背景,契机、方法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这两点是古文字 专家教授所不具备的。汉字就像一棵大树,专家教授或者跨在树 叉上,或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按照前辈指引的方向,他们手握放 大镜,研究着枝叶的纹理,生长点的病虫害,蚍蜉的走向等等问题, 却不知道枝下有干,干下有根。看到东西南北中都有树枝,得出结 论:“文字起源多源论”。我在树下,能看到树的全貌,能着清主要 根的大致走向,还可以访问一下土地爷:树栽了多久?何人所栽? 《汉字的起源》以发明学理论为指导,对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 工具一汉字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文字学里系统地引进发明学原 理,这在汉字研究中还是第次,在世界义字学著作里也是第一· 次。既然引用了发明学原理,就要研究发明汉字的背景技术,就要 研究发明汉字的动机、契机、过程,就不可忽略第一个汉字的存在、 第一批汉字的存在。提出“第一个汉字、第一批汉字”的观点,是其 他文字学著作里所没有的。事实证明:第一个汉字、第一批汉字是 历史存在。这第-一批汉字就是汉字的总纲和灵魂,是汉字的管理 系统,六千多年来,它一直支配着汉字的发展、演变。从理论上讲, 第一对汉子是“祖”和“妣”;从得到的考占材料上看,前两个汉字 是“夏”和“风”。恰恰是这个“夏”字,孕育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王朝一一夏朝,恰恰是这个“风”宇,缔造了一个殷商帝国。 “汉字发明说”是文字学与发明学结合的产物,是“文字多源 论”的对立面,有所标新立异,是宏观汉字学理论。“汉字的起源发 3—
明百论”是为了纪念王懿米发现甲骨文一百周年而作,不足和错 误,不因产白“次牛棚”而白凉,多次补充修订,多次更换书名就说 明了这一点。 从第个议字诞生到殷商甲骨文,这二 干多年的汉字发明发展演变其主娄功绩应归 功于“伏羲氏”,这也是本书曾用《伏羲氏文 字学》名称的原因。伏羲氏是个古老的氏族, 发明文字后,伏羲氏分檗出夏、风等许多了 姓。在中国神话里伏羲氏与人类的始祖女娲 氏相提并论。 传说伏羲氏有个著名的大酋长叫太吴, 是古代的大发明家,发明了八卦、瑟和乐谱、 鱼网等,被后世称为“百王之先”的“人王”。 “居住在东方的人统被称为‘夷族’。太 昊是其中一族的著名酋长。太昊姓风,神话 图1女娲伏羲 里说他人头蛇身(-说龙身)、可能是以蛇(或 日月星辰图 龙)为图腾的一族。”(范文澜《中国通史》) 在中国历史上,伏羲氏发明了文字,其后裔创造了灿烂无比的 夏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龙文化”、“玛雅文化”、“殷 地安文化”等),以及“殷商文化”。夏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活水。 发明文字是伏羲氏对全人类的卓越贡献,是人类的第一大发明。 汉字启动了人类文明。尽管学者们提出了“城市文明”、“商业文 明”等局部文明的观点,任,只有文字才是人类文明的惟一标志。 发明汉字的背景:生殖崇拜文化: 发明汉字的时间:距今约6300华; 发明汉字的地点:大汶1: 汉字的发明人:伏羲氏太吴等: 五千年前第·个传遍世界的议字:生; —4
华夏文明的零点坐标:约乐经17.10度、北纬35.95度,距今 约6300年+大汶口。 本书将要对以上.观点进行一一论证号证。 第二节理论与方法 理论: 有关对汉字的起源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了。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后人不曾怀疑,只是到了现代,才有 人在承认仓颉的同时又扩大了造字者的队伍。“…在社会里,仓 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户上画一些画, 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 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怒拍逃不出这例子。”(鲁迅:《且介亭杂 文」外文谈》) 春秋时的《易经》最早研究了汉字的起源问题。 “上山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易经·系辞下》)。 结绳有助于记忆,是古人辅助记忆的方法之一。在几个表示数目 宁的古汉字里,确实留有结绳的痕迹。有人以此认为汉字起源于 结绳,未免失之偏颇。不少人认为汉字起源于契刻或图画,同样失 之偏颇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 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 德,以类万物之情。”(《易·系辞》)。这些资料虽然数量不多而且含 糊其辞,对解开汉字的起源与发明之谜却是极其珍贵的。到了汉 朝,有人根据《易·系辞》的提示,又依据几个古字宁形,认为八卦是 八个古字。是与不是的争论持续了两千年。近代,多数有建树的 学者都参与了八卦是不是古文字的讨论。历史学家范文渊认为八 卦“确是一种记事符号”,梁启超认为八卦是古代的几个象形字,胡 一5
适认为也许是已消失了的古文字,近来还有学者用增一竖两竖的 办法,把八卦改造成八个古汉字。郭沫若认为八卦是由八个汉字 诱导出来的。“总之,八卦是既成文字的诱导物,而其构成时期亦 不得在春秋以前。”(郭沫若:《青铜时代》)已出土的属于大汶口文 化中期的玉琮上的风卦符,以及属于殷代的六爻卦符,推翻了郭氏 的论断,也推翻了周文王叠八卦的传说。“水”字历来是八卦与汉 字界河上的桥梁。认为八卦与汉字有关系的学者坚持水多么像 三,认为八卦与汉字没有关系的学者反复强调水不是三,“篆文之 水是象形,卦文之三是指事,形虽偶似,而理非相因。且甲骨文之 水亦作(殷、前、二、四)作(殷、前、四、十二),若谓由三蜕变,则 古亦作芹乎?”(高亨:《文字形义学概论》,上古人写字,随意性 强,规范性差,“一个字可正写反写倒写,有的可有几十种写法,这是 常识。用加两点表示“大水”是一种创造。灾字能证明水字是卦符 水字的翻版。在古埃及文里,水波纹符号表示水字,按常理推论, 汉字最初的水字也应该是水波纹符号,可是,在汉字里水波纹符号 偏偏用作抽象概念“灾”字。(∝,早期甲骨文“灾”字。)这说明卦 文出现得早,卦文“水”字出现后,最有资格代表“水”字的水波纹符 号已失去了用武之地,只好降一格,充当“灾”字。王凤阳教授在大 作《汉字学》里断定:“它(八卦)不是文字是肯定的。” 八卦是不是文子?是什么样的文字?这个问题后文将具体回 答。 00年来,西方学术界一直坚持汉字起源于西方。“美国格尔 勃·詹森主张‘文字一源说’,认为文字产生于某地点,某一民族, 然后被传播,被借用到其他民族去。比如埃及文字,印度文字,汉 字他们都认为是由巴比伦苏美尔文字发展出来的,苏联的息里耶 夫也反对中国文字起源于本地,而硬把甲骨文与苏美尔文字扯在 一起,”(陈伟湛、唐钰明著:《古文字学纲要》)另一位美国教授更有 妙论:“中国人从前的住处在比现在更西的地方,和巴比伦文明的 一6
边站接触。虽然这个还不能证实,一种模糊的使用文字的冲动也 许曾经从巴比伦人传给中国人…公元前2500年顷的中国人也 许从西邻采取一种意思,使许多图画有了一种意思,虽然它们的形 象尽可不同。同样,他们也许转借谐音这个有趣的意思,这是和简 单的脑筋一拍就合的,”(罗伯特·路威著,吕叔湘译:《文明与野 蛮》) 这就是“汉字西来说”。这些高论得不到考古材料的支持,没 有多少实际意义。美国学者的“文字一源论”是很有见地的,遗憾 的是他没有找到世界上第一个文字,没有找到文字的源头。 二三十年代,国内不少学者程度不同地接受过“汉字西来说” 的影响,如陆懋德,董作宾、早年的郭沫若都认为中国的干支数目 字源于西方。 解放后,为了对抗“汉字西来说”,维护民族文化尊严,国内学 术界举起了“文字多源论”的大旗,这就应了中国的句古话,叫 做“井水不犯河水”。你造你的洋文,我造我的汉字。“任何民族的 文字都和语言一样,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 多头尝试到约定俗成所逐步孕育,选择发展出来的。它决不是一 人一时的产物。”(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 人民出版杜,1954年,第244页) 综上所述,将得出如下结论:(1)仓颉造字含有真实的成分,其 人其事不可全盘否定。但,仓额不是第一个造字的人,仓额以前有 字,只是不够用。(2)结绳、契刻、图画是汉字的起源的立论失之偏 颇。(3)八卦是不是古字先不论,它所反映的天地水火等内容,确 是先民最敬畏最崇拜的事物之一,也是先民最先记录的事物之一·。 (4)“汉字西来说”没有考古依据。它含有殖民文化成分。(5)“文 字多源论”虽有君子风度,却没有科学的态度。它致命的缺点是把 文字的起源与发明混为一谈,把文字的发明和发展混为一谈,没有 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它所解释的仅仅是文字的发展问题。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