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传统计算机的发展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逻辑线路第一元件。 3.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 特征是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了分 立元件晶体管。 4第四代计算机(197~至今) 特征是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 主要元件
1.1.2.1 传统计算机的发展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逻辑线路第一元件。 3.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 特征是采用中、小规模集成 电路代替了 分 立元件晶体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至今) 特征是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 主要元件
1121传统计算机的发展 5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1)多极化 (2)网络化 (3)多媒体 (4)智能化
1.1.2.1 传统计算机的发展 5.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1)多极化 (2)网络化 (3)多媒体 (4)智能化
1122微型机的发展 微行计算机简称微型机,共经历了 个发展阶段 1第一代(始于1971年) 2第二代(始于1973年 3.第三代(始于1978年) 4第一代(始于1981年
1.1.2.2 微型机的发展 微行计算机简称微型机,共经历了三 个发展阶段。 1.第一代(始于1971年) 2.第二代(始于1973年) 3.第三代(始于1978年) 4.第一 代(始于1981年)
1122微型机的发展 微型机的结构形式非常灵活,可以根 据不同的需要方便的配置成最优系统, 微型机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形式: 1)微型机系统 (2)单板计算机 (3)单片计算机
1.1.2.2 微型机的发展 微型机的结构形式非常灵活,可以根 据不同的需要方便的配置成最优系统, 微型机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形式: ( 1)微型机系统 (2)单板计算机 (3)单片计算机
1123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我国于1954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 线,确定了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和途径。 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题词“开发信 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是国家领 导人首次从信息化高度对经济建设提 出的新要求
1.1.2.3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我国于1954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 线,确定了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和途径。 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题词“开发信 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是国家领 导人首次从信息化高度对经济建设提 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