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要求-2000年新口径数据分析与调查 2000年新口径数据的规定 1、原则要求新口径和原口径两类统计口径下的 总量数据一致,对有差异的,应进行说明 2、经济社会指标原则要求以《中国统计年鉴》 和《中国水利统计年鉴》为主要依据。 3、所有数据要求按三级水资源分区套地级行政 区(计算分区)填报 4、规定2000年新口径下的统计数据为各规划水 平年预测的基础数据。 因而2000年数据复核和合理性分析非常重要
2000年新口径数据的规定 1、原则要求新口径和原口径两类统计口径下的 总量数据一致,对有差异的,应进行说明; 2、经济社会指标原则要求以《中国统计年鉴》 和《中国水利统计年鉴》为主要依据。 3、所有数据要求按三级水资源分区套地级行政 区(计算分区)填报。 4、规定2000年新口径下的统计数据为各规划水 平年预测的基础数据。 因而2000年数据复核和合理性分析非常重要。 一、基本要求-2000年新口径数据分析与调查
基本要求一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一) 依据: 近期(2010年),以各级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和有关行业发展规 划为基本依据;中远期(2020年和2030年),以国家发 展战略、有关政策和远景目标为依据,结合当地有关部 门中长期规划进行发展态势预测。 预测方法: 指标法、模型法、趋势法等。计委、科研部门参与。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可先按行政区划进行预测,再 根据情况,分解到各“计算分区”,并进行协调平衡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一) • 依据: 近期(2010年),以各级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 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和有关行业发展规 划为基本依据;中远期(2020年和2030年),以国家发 展战略、有关政策和远景目标为依据,结合当地有关部 门中长期规划进行发展态势预测。 • 预测方法: 指标法、模型法、趋势法等。计委、科研部门参与。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可先按行政区划进行预测,再 根据情况,分解到各“ 计算分区”,并进行协调平衡 一、基本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基本要求一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二) 预测情景:符合当地发展实际,充分考虑当地水资 源的承载能力,遵循国家发展战略和有关政策,以 及市场经济与WTO形势影响等诸多因素,进行多种 发展情景方案预测 情景设置要素: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 速度、产业结构、农业发展规模(灌溉面积)与种 植结构等,以期反映不同发展情景下经济社会指标 对水资源的要求。 提交推荐方案指标: 在合理性分析基础上,提出推荐方案,作为全国 汇总基础。预测指标要切实可行,切忌冒进。(计 委参与并认可)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二) • 预测情景: 符合当地发展实际,充分考虑当地水资 源的承载能力,遵循国家发展战略和有关政策,以 及市场经济与WTO形势影响等诸多因素,进行多种 发展情景方案预测。 • 情景设置要素: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 速度、产业结构、农业发展规模(灌溉面积)与种 植结构等,以期反映不同发展情景下经济社会指标 对水资源的要求。 • 提交推荐方案指标: 在合理性分析基础上,提出推荐方案,作为全国 汇总基础。预测指标要切实可行,切忌冒进。 (计 委参与并认可) 一、基本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基本要求一经济社会发展需水量预测 需水预测方法 不同用水行业(户),需水预测方法不同; 同一用水行业(户),也可用多种方法预测 以净定额及水利用系数预测方法为基本方法, 要求需水预测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趋势法、机理 预测方法、人均用水量预测法、弹性系数法等。 各方法相互复核与印证 各规划水平年的净定额,要结合节约用水的分析 成果、考虑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的影响并参考有 关部门制定的用水定额标准,确定预测取用值
需水预测方法 • 不同用水行业(户),需水预测方法不同; • 同一用水行业(户),也可用多种方法预测。 • 以净定额及水利用系数预测方法为基本方法, • 要求需水预测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趋势法、机理 预测方法、人均用水量预测法、弹性系数法等。 各方法相互复核与印证。 • 各规划水平年的净定额,要结合节约用水的分析 成果、考虑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的影响并参考有 关部门制定的用水定额标准,确定预测取用值。 一、基本要求-经济社会发展需水量预测
基本要求一经济社会发展需水量预测 经济社会需水量预测(一) 经济社会需水量应提出净需水量和毛需水量 预测成果。 净需水量可采用用户终端净定额方法预测。 净灌溉定额为农作物田间灌溉定额,工业和 生活净用水定额为用户终端(水龙头)定额。 净需水量遵循需水量与需水用户口径相一致 原则
经济社会需水量预测(一) • 经济社会需水量应提出净需水量和毛需水量 预测成果。 • 净需水量可采用用户终端净定额方法预测。 净灌溉定额为农作物田间灌溉定额,工业和 生活净用水定额为用户终端(水龙头)定额。 • 净需水量遵循需水量与需水用户口径相一致 原则。 一、基本要求-经济社会发展需水量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