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 重点研究开发大尺度环境变化准确监测技术,主要行业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 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生物固碳技术及固碳工程技术,以及开展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保护、臭氧层保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等对策研究。 4.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自然资源的硬约束不断增强,人均耕地、水资源量 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呈刚性增长,农业增产、农 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发展水平及 农产品附加值低:生态与环境状况依然严峻,严重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食物安全、 生态安全问题突出。我国的基本国情及面临的严峻挑战,决定了必须把科技进步作为 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根本措施,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 力度,突破资源约束,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 发展思路:(1)以高新技术带动常规农业技术升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重点开展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加强农业技术集成和配套,突破主要农作物育种和 高效生产、畜牧水产育种及健康养殖和疫病控制关键技术,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和复合 经营,在确保持续增加产量的同时,提高农产品质量。(2)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 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后减损和 绿色供应链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农产品加工先进技术装备及安全监测技术,发展以 健康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流通业,拓展农民增收空间。(3)综合开发 农林生态技术,保障农林生态安全。重点开发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技术及精准作业 技术装备,发展农林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及农业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促进农业 新兴产业发展,提高农林生态环境质量。(4)积极发展工厂化农业,提高农业劳动 16
(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 重点研究开发大尺度环境变化准确监测技术,主要行业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 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生物固碳技术及固碳工程技术,以及开展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保护、臭氧层保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等对策研究。 4.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自然资源的硬约束不断增强,人均耕地、水资源量 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呈刚性增长,农业增产、农 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发展水平及 农产品附加值低;生态与环境状况依然严峻,严重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食物安全、 生态安全问题突出。我国的基本国情及面临的严峻挑战,决定了必须把科技进步作为 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根本措施,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 力度,突破资源约束,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 发展思路:(1)以高新技术带动常规农业技术升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重点开展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加强农业技术集成和配套,突破主要农作物育种和 高效生产、畜牧水产育种及健康养殖和疫病控制关键技术,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和复合 经营,在确保持续增加产量的同时,提高农产品质量。(2)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 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后减损和 绿色供应链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农产品加工先进技术装备及安全监测技术,发展以 健康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流通业,拓展农民增收空间。(3)综合开发 农林生态技术,保障农林生态安全。重点开发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技术及精准作业 技术装备,发展农林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及农业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促进农业 新兴产业发展,提高农林生态环境质量。(4)积极发展工厂化农业,提高农业劳动 16
生产率。重点研究农业环境调控、超高产高效栽培等设施农业技术,开发现代多功能 复式农业机械,加快农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 优先主题: (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 重点研究开发主要农作物、林草、畜禽与水产优良种质资源发掘与构建技术,种质资 源分子评价技术,动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定向杂交育种技术,规模化制种、繁育技术 和种子综合加工技术。 (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 重点研究开发安全优质高效饲料和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及设施,创制高效特异性 疫苗、高效安全型兽药及器械,开发动物疫病及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病学预警 监测、检疫诊断、免疫防治、区域净化与根除技术,突破近海滩涂、浅海水域养殖和 淡水养殖技术,发展远洋渔业和海上贮藏加工技术与设备。 (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 重点研究开发主要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精深及清洁生态型加工技术与设备,粮 油产后减损及绿色储运技术与设施,鲜活农产品保鲜与物流配送及相应的冷链运输系 统技术。 (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开发高效、低成本、大规模农林生物质的培育、收集与转化关键技术, 沼气、固化与液化燃料等生物质能以及生物基新材料和化工产品等生产关键技术,农 17
生产率。重点研究农业环境调控、超高产高效栽培等设施农业技术,开发现代多功能 复式农业机械,加快农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 优先主题: (17) 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 重点研究开发主要农作物、林草、畜禽与水产优良种质资源发掘与构建技术,种质资 源分子评价技术,动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定向杂交育种技术,规模化制种、繁育技术 和种子综合加工技术。 (18) 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 重点研究开发安全优质高效饲料和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及设施,创制高效特异性 疫苗、高效安全型兽药及器械,开发动物疫病及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病学预警 监测、检疫诊断、免疫防治、区域净化与根除技术,突破近海滩涂、浅海水域养殖和 淡水养殖技术,发展远洋渔业和海上贮藏加工技术与设备。 (19) 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 重点研究开发主要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精深及清洁生态型加工技术与设备,粮 油产后减损及绿色储运技术与设施,鲜活农产品保鲜与物流配送及相应的冷链运输系 统技术。 (20) 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开发高效、低成本、大规模农林生物质的培育、收集与转化关键技术, 沼气、固化与液化燃料等生物质能以及生物基新材料和化工产品等生产关键技术,农 17
村垃圾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沼气电站设备、生物基新材 料装备等。 (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 重点研究开发农林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林草生态系统综合调控技术,森林与草原 火灾、农林病虫害特别是外来生物入侵等生态灾害及气象灾害的监测与防治技术,生 态型林产经济可持续经营技术,人工草地高效建植技术和优质草生产技术,开发环保 型竹木基复合材料技术。 (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 重点研究开发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关键技术,专用复(混)型缓释、控释肥料 及施肥技术与相关设备,综合、高效、持久、安全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建立有 害生物检测预警及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体系:发展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污染、 水土流失和退化草场功能恢复为主的生态农业技术。 (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 重点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农业特点的多功能作业关键装备,经济型农林动力机械, 定位变量作业智能机械和健康养殖设施技术与装备,保护性耕作机械和技术,温室设 施及配套技术装备。 (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 重点研究开发动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信息数字化采集技术,实时土壤水肥光热探 测技术,精准作业和管理技术系统,农村远程数字化、可视化信息服务技术及设备, 农林生态系统监测技术及虚拟农业技术。 18
村垃圾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沼气电站设备、生物基新材 料装备等。 (21) 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 重点研究开发农林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林草生态系统综合调控技术,森林与草原 火灾、农林病虫害特别是外来生物入侵等生态灾害及气象灾害的监测与防治技术,生 态型林产经济可持续经营技术,人工草地高效建植技术和优质草生产技术,开发环保 型竹木基复合材料技术。 (22) 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 重点研究开发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关键技术,专用复(混)型缓释、控释肥料 及施肥技术与相关设备,综合、高效、持久、安全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建立有 害生物检测预警及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体系;发展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污染、 水土流失和退化草场功能恢复为主的生态农业技术。 (23) 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 重点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农业特点的多功能作业关键装备,经济型农林动力机械, 定位变量作业智能机械和健康养殖设施技术与装备,保护性耕作机械和技术,温室设 施及配套技术装备。 (24) 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 重点研究开发动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信息数字化采集技术,实时土壤水肥光热探 测技术,精准作业和管理技术系统,农村远程数字化、可视化信息服务技术及设备, 农林生态系统监测技术及虚拟农业技术。 18
(25)现代奶业 重点研究开发优质种公牛培育与奶牛胚胎产业化快繁技术,奶牛专用饲料、牧草 种植与高效利用、疾病防治及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开发奶制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 5.制造业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我国是世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制造 技术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制造过程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 严重。 发展思路:(1)提高装备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为突破 口,通过技术攻关,基本实现高档数控机床、工作母机、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关键材 料与关键零部件的自主设计制造。(2)积极发展绿色制造。加快相关技术在材料与 产品开发设计、加工制造、销售服务及回收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形成高 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新型制造工艺。制造业资源消耗、环境负荷水平进入国际 先进行列。(3)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积极发展 基础原材料,大幅度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全面提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 平。 优先主题: (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 重点研究开发重大装备所需的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批量生产的 关键技术,开发大型及特殊零部件成形及加工技术、通用部件设计制造技术和高精度 检测仪器。 19
(25) 现代奶业 重点研究开发优质种公牛培育与奶牛胚胎产业化快繁技术,奶牛专用饲料、牧草 种植与高效利用、疾病防治及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开发奶制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 5.制造业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我国是世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制造 技术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制造过程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 严重。 发展思路:(1)提高装备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为突破 口,通过技术攻关,基本实现高档数控机床、工作母机、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关键材 料与关键零部件的自主设计制造。(2)积极发展绿色制造。加快相关技术在材料与 产品开发设计、加工制造、销售服务及回收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形成高 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新型制造工艺。制造业资源消耗、环境负荷水平进入国际 先进行列。(3)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积极发展 基础原材料,大幅度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全面提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 平。 优先主题: (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 重点研究开发重大装备所需的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批量生产的 关键技术,开发大型及特殊零部件成形及加工技术、通用部件设计制造技术和高精度 检测仪器。 19
(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 重点研究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建立若干行业的产品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 造平台。开发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设计方法及 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与工艺设计技术,设计、制造和管理的集成技术。 (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 重点研究开发绿色流程制造技术,高效清洁并充分利用资源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相应的工艺流程放大技术,基于生态工业概念的系统集成和自动化技术,流程工业需 要的传感器、智能化检测控制技术、装备和调控系统。开发大型裂解炉技术、大型蒸 汽裂解乙烯生产成套技术及装备,大型化肥生产节能工艺流程与装备。 (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 重点研究开发以熔融还原和资源优化利用为基础,集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和社会 废弃物再资源化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作为循环经济的典型示 范。开发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冶金过程煤气发电和低热值蒸汽梯级利用技术,高 效率、低成本洁净钢生产技术,非粘连煤炼焦技术,大型板材连铸机、连轧机组的集 成设计、制造和系统耦合技术等。 (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 (31)基础原材料 重点研究开发满足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大型、超大型 复合结构部件的制备技术,高性能工程塑料,轻质高强金属和无机非金属结构材料, 高纯材料,稀土材料,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及催化、分离材料,轻纺材料及应用技术, 具有环保和健康功能的绿色材料。 20
(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 重点研究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建立若干行业的产品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 造平台。开发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设计方法及 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与工艺设计技术,设计、制造和管理的集成技术。 (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 重点研究开发绿色流程制造技术,高效清洁并充分利用资源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相应的工艺流程放大技术,基于生态工业概念的系统集成和自动化技术,流程工业需 要的传感器、智能化检测控制技术、装备和调控系统。开发大型裂解炉技术、大型蒸 汽裂解乙烯生产成套技术及装备,大型化肥生产节能工艺流程与装备。 (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 重点研究开发以熔融还原和资源优化利用为基础,集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和社会 废弃物再资源化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作为循环经济的典型示 范。开发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冶金过程煤气发电和低热值蒸汽梯级利用技术,高 效率、低成本洁净钢生产技术,非粘连煤炼焦技术,大型板材连铸机、连轧机组的集 成设计、制造和系统耦合技术等。 (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 (31)基础原材料 重点研究开发满足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大型、超大型 复合结构部件的制备技术,高性能工程塑料,轻质高强金属和无机非金属结构材料, 高纯材料,稀土材料,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及催化、分离材料,轻纺材料及应用技术, 具有环保和健康功能的绿色材料。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