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需求推动发展” (1)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性能:计算机 发展的初期,计算机系统昂贵,用作集 中计算 (2)方便用户:用户上机、调试程序,分散 计算时的事务处理和非专业用户(商业 和办公、家庭) (3)器件的发展:CPU的位宽度(指令和数 据)、快速外存
1.2.1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1)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性能:计算机 发展的初期,计算机系统昂贵,用作集 中计算 (2) 方便用户:用户上机、调试程序,分散 计算时的事务处理和非专业用户(商业 和办公、家庭) (3) 器件的发展:CPU的位宽度(指令和数 据)、快速外存 “需求推动发展
1.2.2手工操作 1946~50年代(电子管),集中计算(计算中心), 计算机资源昂贵; 工作方式 用户:用户既是程序员,又是操作员;用户是计算机专业 人员; 编程语言:为机器语言; 输入输出:纸带或卡片 计算机的工作特点 用户独占全机:不出现资源被其他用户占用,资源利用率 低 CPU等待用户:计算前,手工装入纸带或卡片;计算完成 后,手工卸取纸带或卡片;CPU利用率低;
1.2.2 手工操作 • 工作方式 – 用户:用户既是程序员,又是操作员;用户是计算机专业 人员; – 编程语言:为机器语言; – 输入输出:纸带或卡片; • 计算机的工作特点 – 用户独占全机:不出现资源被其他用户占用,资源利用率 低; – CPU等待用户:计算前,手工装入纸带或卡片;计算完成 后,手工卸取纸带或卡片;CPU利用率低; 1946 ~ 50年代(电子管),集中计算(计算中心), 计算机资源昂贵;
主要矛盾 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手工操作的低效率 (造成浪费); 用户独占全机的所有资源; 提高效率的途径 专门的操作员,批处理
• 主要矛盾 – 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手工操作的低效率 (造成浪费); – 用户独占全机的所有资源; • 提高效率的途径 – 专门的操作员,批处理
12.3单道批处理系统 (Simple batch processing,, uniprogramming) 50年代末~60年代中(晶体管):利用磁带把若干个作业 分类编成作业执行序列,每个批作业由一个专门的监督程 序( Monitor)自动依次处理。可使用汇编语言开发 批处理中的作业的组成: 用户程序 数据 作业说明书(作业控制语言) 批 供一次加载的磁带或磁盘,通常由若干个作业组装 成,在处理中使用一组相同的系统软件(系统带)
1.2.3 单道批处理系统 (simple batch processingm, ,uniprogramming) • 批处理中的作业的组成: – 用户程序 – 数据 – 作业说明书(作业控制语言) • 批: – 供一次加载的磁带或磁盘,通常由若干个作业组装 成,在处理中使用一组相同的系统软件(系统带) 50年代末 ~ 60年代中(晶体管):利用磁带把若干个作业 分类编成作业执行序列,每个批作业由一个专门的监督程 序(Monitor)自动依次处理。可使用汇编语言开发
两种批处理方式(1) 联机批处理 用户提交作业:以纸带或卡片为介质; 操作员合成批作业:结果为磁带介质; 批作业处理:对批作业中的每个作业进行相同的 处理:从磁带读入用户作业和编译链接程序,编 译链接用户作业,生成可执行程序;启动执行; 执行结果输出。 这时的问题:慢速的输入输出处理仍直接由主机 来完成。输入输出时,CPU处于等待状态
两种批处理方式(1) 联机批处理 • 用户提交作业:以纸带或卡片为介质; • 操作员合成批作业:结果为磁带介质; • 批作业处理:对批作业中的每个作业进行相同的 处理:从磁带读入用户作业和编译链接程序,编 译链接用户作业,生成可执行程序;启动执行; 执行结果输出。 • 这时的问题:慢速的输入输出处理仍直接由主机 来完成。输入输出时,CPU处于等待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