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在改良粘土时,施用比施化肥效果快而且明显。 (三)判断颗 1.砂质士全部由砂粒所组成,粘质土全部由粘粒所组成( 在同一地区,土壤质地愈粘,则养分含量愈多( 3.南方红、黄壤中的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而北方土壤中以蒙脱石,伊利石为主() 4.母质是形成未来土壤的岩石、矿物的风化产物( )也是搬运后形成的地面沉积体() 5.不同土速类形粘土物的组成不同() 质层( 任何士壤的矿物 也含有次生矿物() 8.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 一股N素含量很少( 9.土壤中的粘粒均由次生物所组成并多以云母为主( 10.蒙脱石矿物品架的顶,底层由离子键相连( ):高岭石矿物晶架顶、底层由氧键相连 ):伊利石矿物则由Si-0相连() 11 增施有机肥料 无论 或粘质土,均有良好的改良效果( 12. 在砂质土中, 施用一车粘土,可以比施一袋化肥效果还好( 13。质地即指砂粒、粉粒、粘粒三种粒级在土壤中的分配比例( 14.土壤中的N素由土壤空气中来() (四)间答颗 1.什么叫做矿物?分析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试比较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在形成条件和品架构造上有何不同 3.矿物的Si0/R02比值大小说明什么间题? 4试比较高岭石组矿物与装脱石组心物在性质上的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5,质地是通讨什么影响土壤性质的? 6.十粒大小不同,在化学细成上对十境性状会产生哪些的影响? 在砂性土中,常见到石英颗粒存在 试从石英的分子结构上分析其原因 8.人们常把砂性土和粘性土看成不良的土壤质地,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9.改良砂、粘性土一般常用的有放措施是什么?为什么? 10.早地的土壤质地剖面构型,一般认为以“砂盖垆”较为理想?为什么? 11.请你说出我国土壤质地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12.为什么“沙性土”是热性土?而“粘性士”是凉性土9 13.粘质土的养分含量比沙质土丰富,为什么? 14。增施有机肥可以逐渐改变土壤的质地,你认为对吗? 第四章土有机质 本章重点 1.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以及存在形态 2。重点掌握土寒有机质的转化过程、条件以及影响因素。 3.土壤腐殖质的形成过程、组分和基本特性。 4.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作物营养上的重要作用,增加士壤有机质的途经和方法 内容提示 土壤有机质 广义地说,系指士壤的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合成的产物。但一般是指 有机物质残体进入土壤后,经微生物作用分解并合成的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 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一腐殖质
28. 在改良粘土时,施用_比施化肥效果快而且明显。 (三)判断题 1. 砂质土全部由砂粒所组成,粘质土全部由粘粒所组成( ) 2. 在同一地区,土壤质地愈粘,则养分含量愈多( ) 3. 南方红、黄壤中的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而北方土壤中以蒙脱石,伊利石为主( ) 4. 母质是形成未来土壤的岩石、矿物的风化产物( )也是搬运后形成的地面沉积体( ) 5. 不同土壤类型粘土矿物的组成不同( ) 6. 农业土壤土体的底土层就是指的母质层( ) 7. 任何土壤的矿物质组成中既含有原生矿物,也含有次生矿物( ) 8. 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一般 N 素含量很少( ) 9. 土壤中的粘粒均由次生矿物所组成并多以云母为主( ) 10. 蒙脱石矿物晶架的顶,底层由离子键相连( );高岭石矿物晶架顶、底层由氧键相连 ( );伊利石矿物则由 Si-O 相连( ) 11. 增施有机肥料,无论对砂质土或粘质土,均有良好的改良效果( ) 12. 在砂质土中,施用一车粘土,可以比施一袋化肥效果还好( ) 13. 质地即指砂粒、粉粒、粘粒三种粒级在土壤中的分配比例( ) 14. 土壤中的 N 素由土壤空气中来( ) (四)问答题 1. 什么叫做矿物?分析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 试比较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在形成条件和晶架构造上有何不同? 3. 矿物的 SiO2/R2O3 比值大小说明什么问题? 4. 试比较高岭石组矿物与蒙脱石组矿物在性质上的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5. 质地是通过什么影响土壤性质的? 6. 土粒大小不同,在化学组成上对土壤性状会产生哪些的影响? 7. 在砂性土中,常见到石英颗粒存在,试从石英的分子结构上分析其原因? 8. 人们常把砂性土和粘性土看成不良的土壤质地,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9. 改良砂、粘性土一般常用的有放措施是什么?为什么? 10. 旱地的土壤质地剖面构型,一般认为以“砂盖垆”较为理想?为什么? 11. 请你说出我国土壤质地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12. 为什么“沙性土”是热性土?而“粘性土”是凉性土? 13. 粘质土的养分含量比沙质土丰富,为什么? 14. 增施有机肥可以逐渐改变土壤的质地,你认为对吗? 第四章 土壤有机质 一、本章重点 1.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组成、以及存在形态。 2. 重点掌握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条件以及影响因素。 3. 土壤腐殖质的形成过程、组分和基本特性。 4.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作物营养上的重要作用,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途经和方法。 二、内容提示 土壤有机质 广义地说,系指土壤的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合成的产物。但一般是指 有机物质残体进入土壤后,经微生物作用分解并合成的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 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
一般科技文献中所说的土壤有机质,指的就是土壤腐殖质,因为它已占了土壤有机质含 量的85-90%以上,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部分,它是一类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对士壤性质影 响很大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有机物质进入土壤后,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作用可向两个方 向转化: 一是有机物质的矿质化过程一一分解过程。分解的最终产物是C0、0、营养元素和能量 等。其中也有非矿质元素如N,由有机态N转化为无机态N,和NO) 殖化过档 合成过程。即指有机物在 一定条件下产生中间产物(为分解不完全的化合 物),微生物将这些中间产物为原料,又合成更复杂的较稳定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一腐殖质。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是土壤微生物主导了土壤有 机质转化的基本过程,它是转化的基本动力 影响有机质转化的条件 〗其实质就是微生物所必需的生活条件。如水 空气、温度 营养物质和酸度等 这些条件也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条件。还有一个特殊条件就是有机质 的CN,应注意调节其最佳状态,微生物才能发挥作用。 腐殖质的组分 腐殖质由褐腐酸、黄腐酸和黑腐素组成。起主要作用的是前二者,二者 合起来称为腐殖酸。二者形成的生物和气候条件不同,其分子量大小、组成元素的数量以及 功能团都有很大差异,性质差别也很大。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二者还可相互转化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简 地说 是矿化后提供作物全营养 元素 尤其提供N素,这是 矿物质所不具有的。二是对土壤的性状改良是全方位的,如吸收性、缓冲性、耕性等影响深 刻、全面和持久。我国土壤己利用了几千年,地力经久不衰,与施用有机肥密切相关。 腐殖化系数指士壤中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所形成的腐殖物质的数量,称为该物质 的腐殖化系数,以碳量计算。选择一年为期限是因为加入到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在第一个月 到第三个月分解最快,以后逐渐变慢 二年以后趋于稳定而致。 影响腐殖化系数的因素很多,如有机物质的化学组成、水分、温度和土壤性质等,说明 腐殖化学系数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口、习职 (一)基本概今 2.土壤腐殖质3.矿化作用4.腐殖化作用5.氨化作用6.硝化作 用7.腐殖化系数8.CN9.腐殖酸10.褐腐酸1山.黄腐酸12.激发效应 二)填空题 1,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少是反映土壤 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华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左右。东北地区黑土的有机质含量可高达 2.农业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 以及 组成士装有机质的四大元 组成土壤有机质的化合物是①【CD#9】②〖CD9】主要指【CD#8。 5.有机质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有① 2 3 4 5) 6。测定土壤腐殖质时,由有机C折算成腐殖质的系数是这是因为士壤腐殖质分子中平 均含C量为 的缘故」 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两个基本过程是【CD#9】和【CD#9 8。碳水化合物矿化的最终产物是 和 9.含N化合物分解最终产物是 和 10.有机质转化的条件① ②③④⑤ 。转化的主要动力是和
一般科技文献中所说的土壤有机质, 指的就是土壤腐殖质,因为它已占了土壤有机质含 量的 85-90%以上,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部分,它是一类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对土壤性质影 响很大。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有机物质进入土壤后,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作用可向两个方 向转化: 一是有机物质的矿质化过程——分解过程。分解的最终产物是 CO2、H2O、营养元素和能量 等。其中也有非矿质元素如 N,由有机态 N 转化为无机态 N(NH+ 4 和 NO- 3)。 二是腐殖化过程——合成过程。即指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中间产物(为分解不完全的化合 物),微生物将这些中间产物为原料,又合成更复杂的较稳定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是土壤微生物主导了土壤有 机质转化的基本过程,它是转化的基本动力。 影响有机质转化的条件 〗其实质就是微生物所必需的生活条件。如水分、空气、温度、 营养物质和酸度等。这些条件也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条件。还有一个特殊条件就是有机质 的 C/N,应注意调节其最佳状态,微生物才能发挥作用。 腐殖质的组分 腐殖质由褐腐酸、黄腐酸和黑腐素组成。起主要作用的是前二者,二者 合起来称为腐殖酸。二者形成的生物和气候条件不同,其分子量大小、组成元素的数量以及 功能团都有很大差异,性质差别也很大。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二者还可相互转化。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简单地说,一是矿化后提供作物全营养元素,尤其提供 N 素,这是 矿物质所不具有的。二是对土壤的性状改良是全方位的,如吸收性、缓冲性、耕性等影响深 刻、全面和持久。我国土壤已利用了几千年,地力经久不衰,与施用有机肥密切相关。 腐殖化系数 指土壤中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所形成的腐殖物质的数量,称为该物质 的腐殖化系数,以碳量计算。选择一年为期限是因为加入到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在第一个月 到第三个月分解最快,以后逐渐变慢,一年以后趋于稳定而致。 影响腐殖化系数的因素很多,如有机物质的化学组成、水分、温度和土壤性质等,说明 腐殖化学系数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三、习题 (一)基本概念 1. 土壤有机质 2.土壤腐殖质 3. 矿化作用 4. 腐殖化作用 5. 氨化作用 6. 硝化作 用 7. 腐殖化系数 8. C/N 9. 腐殖酸 10. 褐腐酸 11. 黄腐酸 12. 激发效应 (二)填空题 1. 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少是反映土壤_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华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_左右。东北地区黑土的有机质含量可高达_。 2. 农业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_、_、_、_以及_。 3. 组成土壤有机质的四大元素是_、_、_和_。 4. 组成土壤有机质的化合物是①〖CD#9〗②〖CD#9〗主要指〖CD#8〗。 5. 有机质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有①_②_③_④_⑤_。 6. 测定土壤腐殖质时,由有机 C 折算成腐殖质的系数是_这是因为土壤腐殖质分子中平 均含 C 量为_的缘故。 7. 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两个基本过程是〖CD#9〗和〖CD#9〗。 8. 碳水化合物矿化的最终产物是_、_、_和_。 9. 含 N 化合物分解最终产物是_、_、_和_。 10. 有机质转化的条件①_②_③_④_⑤_。转化的主要动力是_和 _
11。十壤腐殖历主要由 和组成,其中以和比较重要。 12.险殖质是两性胶体,带 电,但以电为主。 13。褐腐酸是 而溶于 的棕褐色的腐殖质。 14.黄腐酸是 类溶 又溶 淡黄色的腐殖质。 15.腐殖质在土壤中以 形态存在,其含量一般占土壤有机质的% 16.土壤生物包括 和而作用大的是 17.腐殖质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中主要合成原料有 和 18. 腐殖质分子主要: 等5种元素组成,还有少量 等多种营养元素。 19。腐殖酸分子的结构核心物质由 和 所组成。其碳链上带有很多个 20.A/下A比值土说明《CD8】比值减小又说明【CD#121。 21.我国南方土壤中腐殖质组成以 为主,北方土壤腐殖质组成以为主,这说明了 22 土壤有机质能降低粘质土的粘性是因为 3.施用大量有机肥料可以提早有秧是因为有机质 和 _可使结果。 24.褐腐酸的稀溶液能促进的活性,加速种子和养分的一从而可促进作物 CnH12又. 25。褐腐酸的稀溶液还能增强根细胞的增加细胞膜的提高对养分加速细胞 促进系的发有 26.腐殖酸与土壤重金属作用形成 可以增强其」 从而降低重金的 27.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主要途径有 和 (三)判断颗 1,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其肥力也高,则农作物的产量也高() 2.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评价士壤肥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 只要多施有机肥 上壤有机质就会相应的不断提高( 土壤中N素的硝化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 5.随着有机质矿化时间延长,则土壤中木质素的含量也相对增多() 6.氨化作用只能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7.通气不良时,有机质分解不完全其产物是H2、C 4、C0、H2S第一些还原性有 毒物( 8。土壤生物除植物、微生物外,还有大量的土壤动物一一原生动物、昆虫、蚂蚁、土鼠和 蚯蚓等() 9.土壤生物,尤其是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动力() 10.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则土壤N素含量也高( 11.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有机胶体也多,则土壤的CEC也高() 12.秸秆还田时,常常要配合施用适量的N肥,以降低C/N、可促进有机物质的转化过程( 13.腐殖质是一类高分子的有机化合物( 14.腐殖质常与矿物质结合成有机无机复合体() 15.A层腐殖酸中HA/FA比值一般比C层母质层低() 16.增加有机肥的投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
11. 土壤腐殖质主要由_、_和_组成,其中以_和_比较重要。 12. 腐殖质是两性胶体,带_电,也带_电,但以_电为主。 13. 褐腐酸是一类不溶于_而溶于_的棕褐色的腐殖质。 14. 黄腐酸是一类溶于_又溶于_淡黄色的腐殖质。 15. 腐殖质在土壤中以_形态存在,其含量一般占土壤有机质的_%。 16. 土壤生物包括_、_和_而作用大的是_。 17. 腐殖质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_过程,其中主要合成原料有_、_和_。 18. 腐殖质分子主要由_等 5 种元素组成,还有少量_等多种营养元素。 19. 腐殖酸分子的结构核心物质由_和_所组成。其碳链上带有很多个_。 20. HA/FA 比值土说明〖CD#8〗比值减小又说明〖CD#12〗。 21. 我国南方土壤中腐殖质组成以_为主,北方土壤腐殖质组成以_为主,这说明了 腐殖质的_。 22. 土壤有机质能降低粘质土的粘性是因为_和_。 23. 施用大量有机肥料可以提早育秧是因为有机质_和_可使_结果。 24. 褐腐酸的稀溶液能促进_的活性,加速种子_和养分的_从而可促进作物 〖CD#12〗。 25. 褐腐酸的稀溶液还能增强根细胞的_增加细胞膜的_提高对养分_加速细胞 _促进根系的发育。 26. 腐殖酸与土壤重金属作用形成_可以增强其_从而降低重金的_。 27. 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主要途径有_、_和_。 (三)判断题 1.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其肥力也高,则农作物的产量也高( ) 2.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 ) 3. 只要多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就会相应的不断提高( ) 4. 土壤中 N 素的硝化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 ) 5. 随着有机质矿化时间延长,则土壤中木质素的含量也相对增多( ) 6. 氨化作用只能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 7. 通气不良时,有机质分解不完全其产物是 H 2、CH 4、CO、H 2S 等一些还原性有 毒物 ( )_ 8. 土壤生物除植物、微生物外,还有大量的土壤动物——原生动物、昆虫、蚂蚁、土鼠和 蚯蚓等( ) 9. 土壤生物,尤其是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动力( ) 10. 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则土壤 N 素含量也高( ) 11. 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有机胶体也多,则土壤的 CEC 也高( ) 12. 秸秆还田时,常常要配合施用适量的 N 肥,以降低 C/N、可促进有机物质的转化过程( ) 13. 腐殖质是一类高分子的有机化合物( ) 14. 腐殖质常与矿物质结合成有机无机复合体( ) 15. A 层腐殖酸中 HA/FA 比值一般比 C 层母质层低( ) 16. 增加有机肥的投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 )
17.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18.CN是影响有机质转化的特殊条件( (四)问答题 1.什么叫土壤有机质?包括哪些形态?其中哪种最重要? 2.土壤中NH+4和N0 3是怎样产生的? 3.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有效是哪种 4.如何将腐殖酸分离出来? 5.叙述 士壤有机质在土壤尼力上的意义和作用? 6。水田的腐殖质含量一般比早地高?为什么? 7.土壤有机质在作物营养方面的突出作用是什么? 8.影响士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是什么?其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哪一种?为什么? 第五竟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本章重点 1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孔隙的概念、类型、功能和大、中、小孔隙数量、性质和计 算方法。 2.了解容重和孔隙比的含义以及容重和孔隙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土壤结构性概念、类型,重点堂握团粒结构的形成及其对土壤肥力的突出贡 、类型和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一粘结性、粘者性、可塑性与宜耕性 的关系。 二、内容提示 土壤孔性作用 土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孔体系,由固相土粒 和粒间孔隙所 构成。不同大小、粗细和形态各异的土粒、相互接触 支撑所构成弯曲、形状和粗细程 度不同的复杂网道,称为士壤孔隙。这些不规则孔隙分布极为复杂,其粗细难于直接测出其 真实性。只能通过计算而得,或者用测定各种不同孔隙中水的吸力来间接表达孔径的大 小。故 把与土壤水吸力相当于的孔径,称为“当量孔径”。 土壤孔隙主要功能如下 (①)是容纳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空间 (2)是土壤中物质、能量贮存和交换的场所。 (3)是众多土壤动物、微生物活动的地方。 (4)是植物根系固若、伸展并从土壤吸取水分、养料之处。由此可见,孔隙容积越大 容纳的水分、空气的数量就越多。二者在其中相互消长,随时均在变化。孔隙粗细不同其 功能也不同 一般粗孔通气透水, 中、小孔蓄水 水 土壤孔隙状况包括孔隙度(孔隙总量)和孔隙类型(孔径分布),前者决定气、液两相总量 后者决定气、液两相所占比例。 容重和孔隙比系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的干重(含孔隙),单位为g/cm或T/m3。亚格讲 是干土壤的质量与总容积之比,总容积包括固体土粒+孔隙容积之和。可 用来表示士壤松紧程度的一个尺度。 容重大小除与土壤排列、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有关 外,还经常受到外界多种因素(降水及人力活动)的影响。尤其是表土层变动较大,故容重 是一个变值。容重有多种作用,它是士壤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木参数。(1)计算士壤中各 种组分的数量,(②)计算土壤的重量,(③)判断土壤的松紧度。 孔隙比系指士壤中孔隙的容积与土案固相容积之比,用孔隙比也可表示孔隙所占土壤
17. 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 18. C/N 是影响有机质转化的特殊条件( ) (四)问答题 1. 什么叫土壤有机质?包括哪些形态?其中哪种最重要? 2. 土壤中 NH + 4 和 NO - 3 是怎样产生的? 3. 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有效是哪种? 4. 如何将腐殖酸分离出来? 5. 叙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和作用? 6. 水田的腐殖质含量一般比旱地高?为什么? 7. 土壤有机质在作物营养方面的突出作用是什么? 8.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是什么?其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哪一种?为什么? 第五章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一、本章重点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孔隙的概念、类型、功能和大、中、小孔隙数量、性质和计 算方法。 2.了解容重和孔隙比的含义以及容重和孔隙之间的相互关系。 3. 了解土壤结构性概念、类型,重点掌握团粒结构的形成及其对土壤肥力的突出贡 献,评价土壤结构性的方法。 4. 了解土壤耕性的含义、类型和土壤物理机械性质——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与宜耕性 的关系。 二、内容提示 土壤孔性作用 土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孔体系,由固相土粒 和粒间孔隙所 构成。不同大小、粗细和形态各异的土粒、相互接触、支撑所构成弯曲、形状和粗细程 度不同的复杂网道,称为土壤孔隙。这些不规则孔隙分布极为复杂,其粗细难于直接测出其 真实性。只能通过计算而得,或者用测定各种不同孔隙中水的吸力来间接表达孔径的大 小。故 把与土壤水吸力相当于的孔径,称为“当量孔径”。 土壤孔隙主要功能如下: (1)是容纳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空间。 (2)是土壤中物质、能量贮存和交换的场所。 (3)是众多土壤动物、微生物活动的地方。 (4)是植物根系固着、伸展并从土壤吸取水分、养料之处。由此可见,孔隙容积越大 ,容纳的水分、空气的数量就越多。二者在其中相互消长,随时均在变化。孔隙粗细不同其 功能也不同,一般粗孔通气透水,中、小孔蓄水保水。 土壤孔隙状况包括孔隙度(孔隙总量)和孔隙类型(孔径分布),前者决定气、液两相总量 后者决定气、液两相所占比例。 容重和孔隙比 系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的干重(含孔隙),单位为 g/cm3 或 T/m 3。严格讲 是干土壤的质量与总容积之比,总容积包括固体土粒+孔隙容积之和。可 用来表示土壤松紧程度的一个尺度。容重大小除与土壤排列、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有关 外,还经常受到外界多种因素(降水及人力活动)的影响。尤其是表土层变动较大,故容重 是一个变值。容重有多种作用,它是土壤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参数。(1)计算土壤中各 种组分的数量,(2)计算土壤的重量,(3)判断土壤的松紧度。 孔隙比 系指土壤中孔隙的容积与土壤固相容积之比,用孔隙比也可表示孔隙所占土壤
固相的分额,常用于土工、土力学工作中。 农作物正常生长发有,必须满足对水分和空气的要求。一是要求土壤中总孔隙的容积合 适, 是要求 小孔隙的分配比例要合理 才能满足农作物的要求 土壤孔径分有 有关士孔隙分级标准,目前还不统一·但大体上把士壤孔隙分为非活 性孔、毛管孔和通气孔三级,或称小孔、中孔和大孔。这是依据各孔径的大小与其相对应的 土壤水吸力而划分的。掌握各级孔隙界线、性质和作用,影响孔隙状况的因素和条件应充分 关注,因为它和实际应用有密切关系。 土壤结构 系指士壤结构体的类型数量、质量及其稳定性,团聚体内外的孔隙分配对士 壤肥力和作物生长有重要影明 任何土壤,除纯砂外,土粒间因各种原因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 块、土片,把它们称为土壤结构体。这些不同形态的结构体在土壤中的排列状况,对土壤肥 力、养分运转和耕性状况有极其重要意义。 按士壤结构体在农业生产上所起的作用不同,将结构分为良好结构体和不良结构体两大 类 但在实际中比较典型的团粒 般士壤中少见, 大多是 结构,而且<0.25m的小团体大量存在,尤其在水稻土中分布较多。它们 定程度上 节土壤的水、肥、气、热等性状,这是不容忽视的。团粒结构最根本的作用是改善了土壤孔 隙状况,从而调节了土壤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的合理性。 但不能白日地夫追求闭粒结构的数量,因为形成团粒结构以须有殖质参与,而各地的 腐殖质累积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气候条件的制约,因此, 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达到所预定的目 标。但只要我们长期坚持每年施入 一定数量的有机肥料 ,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等农业措施 配与施用适量的化学肥料,以无机促有机,经过数年后,土壤中团粒结构的数量就会逐渐增 多起来。土壤的水肥热热的调节能力就会不断加强。 另外,应用各种农业技术措施,在耕层培育微结构和非水稳性结构,扣土体调带成上虚 下实的剖面构型,同样也可以起到调节水肥气热的作用。总之,不能把团粒结构的作用绝对 ,而放弃其他增强士壤肥力的途径 士壤耕性 系指耕作难易程度和受力大小:耕后质量好坏是块状、或是疏松平整:适耕 期的长短 适宜耕作时间的长短。 上述表现,只有在耕作过程中才能被反应出来。因此,耕性是指在耕作过程中土壤各种 性质,尤其是物理机械性质的综合反应。 物理机械性是指外力作用于土壤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动力学特性的总称。包括粘结性、粘 着性和可塑性以及其他受外力作用(农机具的剪切、压板)后而发生形变的性质。这三种物理 机械性质主要受粘粒含量和水分条件不同而变化。对早地土壤,耕作时要求表现脆性一一即 当粘结性、粘着性和可逆性同时表现最弱时是进行耕作的最住时期,称为宜耕期。粘结性 粘若性主要影响耕作难易、阻力大小,可塑性主要影响耕作质量的好坏。 7HS21 HT2P 习题 )基本概念 1.比重 2.容重 3.士壤孔隙度4.孔隙比5.当量孔隙6.团粒结构7. 土壤结构体8.土壤结构性9.微团粒10.粘团11.物理机械性12.粘结性 13.粘着性 14.可塑性15.士壤结持性16.下塑限17.上塑限 18.粘若点 19.塑性值 20.耕性 21.宜耕期 (仁)填空题 1.容重的用途有 2.一般矿物质的比重为 3.砂土的容重 于粘土的容重:砂土的总孔隙度粘土的总孔隙度
固相的分额,常用于土工、土力学工作中。 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须满足对水分和空气的要求。一是要求土壤中总孔隙的容积合 适,二是要求大、中、小孔隙的分配比例要合理,才能满足农作物的要求。 土壤孔径分布 有关土壤孔隙分级标准,目前还不统一。但大体上把土壤孔隙分为非活 性孔、毛管孔和通气孔三级,或称小孔、中孔和大孔。这是依据各孔径的大小与其相对应的 土壤水吸力而划分的。掌握各级孔隙界线、性质和作用,影响孔隙状况的因素和条件应充分 关注,因为它和实际应用有密切关系。 土壤结构 系指土壤结构体的类型数量、质量及其稳定性,团聚体内外的孔隙分配对土 壤肥力和作物生长有重要影响。 任何土壤,除纯砂外,土粒间因各种原因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 块、土片,把它们称为土壤结构体。这些不同形态的结构体在土壤中的排列状况,对土壤肥 力、养分运转和耕性状况有极其重要意义。 按土壤结构体在农业生产上所起的作用不同,将结构分为良好结构体和不良结构体两大 类。但在实际中比较典型的团粒结构,除黑土和粟钙土外,一般土壤中少见,大多是类似粒 状结构,而且<0.25mm 的小团体大量存在,尤其在水稻土中分布较多。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调 节土壤的水、肥、气、热等性状,这是不容忽视的。团粒结构最根本的作用是改善了土壤孔 隙状况,从而调节了土壤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的合理性。 但不能盲目地去追求团粒结构的数量,因为形成团粒结构必须有腐殖质参与,而各地的 腐殖质累积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气候条件的制约,因此,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达到所预定的目 标。但只要我们长期坚持每年施入一定数量的有机肥料、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等农业措施, 配与施用适量的化学肥料,以无机促有机,经过数年后,土壤中团粒结构的数量就会逐渐增 多起来。土壤的水肥热热的调节能力就会不断加强。 另外,应用各种农业技术措施,在耕层培育微结构和非水稳性结构,把土体调节成上虚 下实的剖面构型,同样也可以起到调节水肥气热的作用。总之,不能把团粒结构的作用绝对 化,而放弃其他增强土壤肥力的途径。 土壤耕性 系指耕作难易程度和受力大小;耕后质量好坏是块状、或是疏松平整;适耕 期的长短——适宜耕作时间的长短。 上述表现,只有在耕作过程中才能被反应出来。因此,耕性是指在耕作过程中土壤各种 性质,尤其是物理机械性质的综合反应。 物理机械性是指外力作用于土壤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动力学特性的总称。包括粘结性、粘 着性和可塑性以及其他受外力作用(农机具的剪切、压板)后而发生形变的性质。这三种物理 机械性质主要受粘粒含量和水分条件不同而变化。对旱地土壤,耕作时要求表现脆性——即 当粘结性、粘着性和可逆性同时表现最弱时是进行耕作的最佳时期,称为宜耕期。粘结性、 粘着性主要影响耕作难易、阻力大小,可塑性主要影响耕作质量的好坏。 〖HS2〗 〖HT3F〗三、习题 (一)基本概念 1. 比重 2. 容重 3. 土壤孔隙度 4.孔隙比 5. 当量孔隙 6. 团粒结构 7. 土壤结构体 8. 土壤结构性 9. 微团粒 10. 粘团 11. 物理机械性 12. 粘结性 13. 粘着性 14. 可塑性 15. 土壤结持性 16. 下塑限 17. 上塑限 18. 粘着点 19. 塑性值 20. 耕性 21. 宜耕期 (二)填空题 1. 容重的用途有_、_和_。 2. 一般矿物质的比重为_ 3. 砂土的容重_于粘土的容重;砂土的总孔隙度_粘土的总孔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