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是(C)A.热带雨林B.温带农田C.温带草原D.落叶阔叶林122.按生产力高低排序.正确的答案是(A)A.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雨林>北方针叶林>冻原B.开阔大洋>河口>湖泊>大陆架C.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常绿阔叶林>北方针叶林D.长江流域农田>黄河流域农田>黑龙江流域农田>热带雨林123.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A)-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D.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124.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A)A.能量越来越少B.能量越来越多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125.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C)A.湖泊B.热带雨林C.农田D.水库126.形成次级生物量的生物类群是(B)A.化能合成细菌B.真菌C.蓝绿藻D.蕨类植物127.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荒漠D.开阔大洋128.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板状根,裸芽,茎花现象明显:无明显季相交替的生态系统是(A).A.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129.捉100种动物容易.捉一种动物的100个个体难的生态系统是(A).A.雨林B.湖泊C.草原D.荒漠130.种类组成贫之,养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D)A.雨林B.季雨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131.大型食草有蹄类和穴居哺乳类动物占优势的生态系统是(D)。A.雨林B.落叶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温带草原132.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A.热带或亚热带B.温带C.寒温带D.极地133.选出正确的答案(A)11
11 121.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是(C). A.热带雨林 B.温带农田 C.温带草原 D.落叶阔叶林 122.按生产力高低排序.正确的答案是(A). A.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雨林>北方针叶林>冻原 B.开阔大洋>河口>湖泊>大陆架 C.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常绿阔叶林>北方针叶林 D.长江流域农田>黄河流域农田>黑龙江流域农田>热带雨林 123.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A).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D.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124.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A). A.能量越来越少 B.能量越来越多 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 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 125.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C). A.湖泊 B.热带雨林 C.农田 D.水库 126.形成次级生物量的生物类群是(B). A.化能合成细菌 B.真菌 C.蓝绿藻 D.蕨类植物 127.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高的是(A).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荒漠 D.开阔大洋 128.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板状根.裸芽.茎花现象明显.无明显季相交替的生态系统 是(A). A.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 129.捉 100 种动物容易.捉一种动物的 100 个个体难的生态系统是(A). A.雨林 B.湖泊 C.草原 D.荒漠 130.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D). A.雨林 B.季雨林 C.落叶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 131.大型食草有蹄类和穴居哺乳类动物占优势的生态系统是(D). A.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温带草原 132.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 A.热带或亚热带 B.温带 C.寒温带 D.极地 133.选出正确的答案(A)
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B.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134.下列生态系统中.遭到破坏后最难恢复的是(D).A.热带雨林B.北方针叶林C.温带草原D.极地冻原135.温室效应指的是(B).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和塑料大棚.产生了对环境不利的后果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大气层如同温室的外罩一样,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进入,地表长波辐射难以出去.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C.农民长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工作.导致了与温室和塑料大棚有关的疾病D.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生产的蔬菜质量与露天农田中生产的蔬菜质量不同136.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A)A.气温升高B.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C.海平面上升D.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137.水体富营养化的后果是(A).A.由于藻类大量紧殖.死后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渔类因缺氧而死亡.使渔业产量减少B.由于藻类大量紧殖.使鱼类的食物增加.导致渔业产量增加C.对渔业产量没有影响D.使渔业产量忽高忽低138.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是(C)A.煤炭资源B.核能资源C.森林资源D.天然气资源139.下列资源属于非枯竭性自然资源的是(A).A.太阳能资源B.天然气资源C.土地资源D.淡水资源140.下列做法不是可持续农业的做法的是(D).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141.下列类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的是(C)A.养鱼塘的分层养殖B.农田的间作套种C.海洋的网箱养殖D.稻田养鱼或养鸭142.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B)A.2~3个B.5~6个C.8~10个D.12~14个143.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D)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12
12 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 B.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134.下列生态系统中.遭到破坏后最难恢复的是(D). A.热带雨林 B.北方针叶林 C.温带草原 D.极地冻原 135.温室效应指的是(B). 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和塑料大棚.产生了对环境不利的后果 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大气层如同温室的外罩一样.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进入.地表长 波辐射难以出去.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 C.农民长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工作.导致了与温室和塑料大棚有关的疾病 D.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生产的蔬菜质量与露天农田中生产的蔬菜质量不同 136.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A). A.气温升高 B.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 C.海平面上升 D.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 137.水体富营养化的后果是(A). A.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死后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渔类因缺氧而死亡.使渔业产量减少 B.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鱼类的食物增加.导致渔业产量增加 C.对渔业产量没有影响 D.使渔业产量忽高忽低 138.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是(C). A.煤炭资源 B.核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天然气资源 139.下列资源属于非枯竭性自然资源的是(A). A.太阳能资源 B.天然气资源 C.土地资源 D.淡水资源 140.下列做法不是可持续农业的做法的是(D). 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 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 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 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 141.下列类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的是(C). A.养鱼塘的分层养殖 B.农田的间作套种 C.海洋的网箱养殖 D.稻田养鱼或养鸭 142.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B). A.2~3 个 B.5~6 个 C.8~10 个 D.12~14 个 143.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D). A.个体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144.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类群不包括(D)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环境145.能流和物流速度快的生态系统是(A)A.热带雨林B.落叶阔叶林C.温带草原D.北方针叶林146.下列生态系统中消费者食物专一性强的是(A)A.热带雨林B.湖泊C.温带草原D.荒漠147.盐度周期性变化明显的生态系统是(B)A.海洋B.河口C.红树林D.盐湖148.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是(A).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分解者149.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D).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叶林C.淡水湖泊D.极地冻原150.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D)A.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B.根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C.根据消费者的食性D.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151.生态系统中受到捕食压力较大的是(A)A.植食动物B.一级食肉动物C.二级食肉动物D.三级食肉动物152.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D)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D.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153.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154.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A.多B.少C.一样D.不确定155.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A.贝格曼法则B.阿伦法则C李比希定律D.谢尔福德定律156.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A.通气组织发达B.机械组织发达C.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13
13 C.群落生态学 D.生态系统生态学 144.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类群不包括(D).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环境 145.能流和物流速度快的生态系统是(A). A.热带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北方针叶林 146.下列生态系统中消费者食物专一性强的是(A). A.热带雨林 B.湖泊 C.温带草原 D.荒漠 147.盐度周期性变化明显的生态系统是(B). A.海洋 B.河口 C.红树林 D.盐湖 148.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是(A).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分解者 149.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D). A.温带草原 B.落叶阔叶林 C.淡水湖泊 D.极地冻原 150.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D). A.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 B.根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 C.根据消费者的食性 D.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 151.生态系统中受到捕食压力较大的是(A). A.植食动物 B.一级食肉动物 C.二级食肉动物 D.三级食肉动物 152.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D). 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 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 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 D.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 153.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154.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 A.多 B.少 C.一样 D.不确定 155.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 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 A.贝格曼法则 B.阿伦法则 C 李比希定律 D.谢尔福德定律 156.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 A.通气组织发达 B.机械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
157.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B)A.均匀分布B.成群分布C.随机分布D.带状分布158.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A.优势种B.建群种C.特有种D.亚优种15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A.苔原B.荒漠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160.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161.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热带雨林162.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A.次生演替B.快速演替C.内因性演替D.外因性演替163.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16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A.生态学原则B.植物区系学原则C.动态原则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165.关于生物地理群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A.生物地理群落=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B.生物地理群落含义与生态系统相近C.生物地理群落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能量物质关系D.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是B.H苏卡养夫首先提出来的166.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是(D)A.达尔文B.奥德姆C.瓦尔明D.坦斯利167.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D)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样生物.兼养生物.非生物环境组成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14
14 157.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B). A.均匀分布 B.成群分布 C.随机分布 D.带状分布 158.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 A.优势种 B.建群种 C.特有种 D.亚优种 15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 A.苔原 B.荒漠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 160.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 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 n 维的超体积 B.n 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 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 161.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热带雨林 162.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 A.次生演替 B.快速演替 C.内因性演替 D.外因性演替 163.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16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 A.生态学原则 B.植物区系学原则 C.动态原则 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65.关于生物地理群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生物地理群落=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 B.生物地理群落含义与生态系统相近 C.生物地理群落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能量. 物质关系 D.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是 B.H 苏卡乔夫首先提出来的 166.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是(D). A.达尔文 B.奥德姆 C.瓦尔明 D.坦斯利 167.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D). 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 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样生物.兼养生物.非生物环境组成 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 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
168.下列哪一类资源是可再生性资源(C).A.煤炭资源B.核能资源C.森林资源D.天然气资源169.生态系统内消费者的营养级的确定是根据(D)A.消费者的个体大小B.消费者的食量大小C.消费者的食性D.消费者的主要食性170.阴性植物的特点是(D)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171.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D)A.水稻B.玉米C.大豆D.冬小麦172.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O为(B)A.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天数173.早生植物的特点是(A).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174.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B)A.块状结构B.团粒结构C.核状结构D.片状结构175.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B)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176.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D)A.矮化B.顶冠C.根系发达D.旗冠177.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A)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178.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D),A.疏透结构B.紧密结构C.稀疏结构D.通风结构179.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A)A.焚风效应B.山风效应C.谷风效应D.陆风效应15
15 168.下列哪一类资源是可再生性资源(C). A.煤炭资源 B.核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天然气资源 169.生态系统内消费者的营养级的确定是根据(D). A.消费者的个体大小 B.消费者的食量大小 C.消费者的食性 D.消费者的主要食性 170.阴性植物的特点是(D).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171.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D).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 172.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0 为(B).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173.早生植物的特点是(A).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174.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B).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175.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B).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176.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D). 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 177.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A).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178.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D). A.疏透结构 B.紧密结构 C.稀疏结构 D.通风结构 179.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 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 植被类型.这称为(A). A.焚风效应 B.山风效应 C.谷风效应 D.陆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