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彈幸多媒体通信两珞环境 43千兆位以太网 千兆位以太网是由千兆位以太网联盟开发的1000Mbs以太 网技术,IEE已将它作为EEE8023z和8023ab标准,成为802.3标 准家族中的新成员 千兆位以太网标准主要定义了物理层规范,而MAC层仍采用 CSMA/CD协议,但对其规范进行了重定义,以维持适当的网络传 输距离。 由于千兆位以太网和其它以太网一样,没有提供对QoS的支 持,这对于多媒体通信来说,仍然是一种缺陷
第4章 多媒体通信网络环境 千兆位以太网是由千兆位以太网联盟开发的1000 Mb/s以太 网技术, IEEE已将它作为IEEE 802.3z和802.3ab标准, 成为802.3标 准家族中的新成员。 千兆位以太网标准主要定义了物理层规范, 而MAC层仍采用 CSMA/CD协议, 但对其规范进行了重定义, 以维持适当的网络传 输距离。 由于千兆位以太网和其它以太网一样, 没有提供对QoS的支 持, 这对于多媒体通信来说, 仍然是一种缺陷。 4.3 千兆位以太网
」第彈幸多媒体通信两珞环境 1.千兆位以太网标准 千兆位以太网标准分成两个部分:IEEE802.3z和IEEE 802.3ab。 IEEE802.3z定义的传输介质为光纤和宽带同轴电缆,链路 操作模式为全双工操作。其中: 光纤系统:支持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系统,多模光纤的传 输距离为500m;单模光纤的传输距离为2000mn 宽带同轴电缆系统:其传输距离为25m IEEE8023ab定义的传输介质为5类UIP电缆,传输距离为 为100m,链路操作模式为半双工
第4章 多媒体通信网络环境 1. 千兆位以太网标准 千兆位以太网标准分成两个部分: IEEE 802.3z和IEEE 802.3ab。 IEEE 802.3z定义的传输介质为光纤和宽带同轴电缆, 链路 操作模式为全双工操作。 其中: ·光纤系统: 支持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系统, 多模光纤的传 输距离为500 m; 单模光纤的传输距离为2000 m。 ·宽带同轴电缆系统: 其传输距离为25 m。 IEEE 802.3ab定义的传输介质为5类UTP电缆, 传输距离为 为100 m, 链路操作模式为半双工
」第彈幸多媒体通信两珞环境 2.向千兆位以太网迁移和升级 服务器 100Mb/s链路 100Mb/s链路 交换 交换机 100Mb/s链路 机 图44千兆位以太网解决方案
第4章 多媒体通信网络环境 2. 图 4.4 千兆位以太网解决方案
」第彈幸多媒体通信两珞环境 1)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 种简单的升级方案是将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链路速率 由100Mb/s升级到1000Mb/s。这种升级方案需要在相应的交换 机上安装千兆位以太网的网络端口模块,并通过这些模块来实现 l000Mb/s链路的连接。升级后的网络能够连接更多的交换式或 共享式100BASE-T网段,在更大的范围内为用户提供高带宽的 访问能力
第4章 多媒体通信网络环境 (1) 一种简单的升级方案是将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链路速率 由100 Mb/s升级到1000 Mb/s。 这种升级方案需要在相应的交换 机上安装千兆位以太网的网络端口模块, 并通过这些模块来实现 1000 Mb/s链路的连接。 升级后的网络能够连接更多的交换式或 共享式100BASE -T网段, 在更大的范围内为用户提供高带宽的 访问能力
」第彈幸多媒体通信两珞环境 (2)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 另一种升级方案是将企业网中全局性的超级服务器迁移到 交换机的千兆位以太网端口上,使链路速率升级到1000Mb/s。 这种升级方案需要在交换机和服务器上分别安装千兆位以太网 网络端口模块和千兆位以太网网卡,以实现1000Mb/s链路连接。 升级后的网络将大大增加企业服务器的吞吐量,为用户提供更 快速的信息访问能力。 千兆位以太网的推出再一次显示了以太网技术在构造网络 系统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为多媒体通信提供更大的传输带
第4章 多媒体通信网络环境 (2) 另一种升级方案是将企业网中全局性的超级服务器迁移到 交换机的千兆位以太网端口上, 使链路速率升级到1000 Mb/s。 这种升级方案需要在交换机和服务器上分别安装千兆位以太网 网络端口模块和千兆位以太网网卡, 以实现1000 Mb/s链路连接。 升级后的网络将大大增加企业服务器的吞吐量, 为用户提供更 快速的信息访问能力。 千兆位以太网的推出再一次显示了以太网技术在构造网络 系统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也为多媒体通信提供更大的传输带 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