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一小颚:双肢型,很小。 基肢很发达,基节:内缘形成 一大的咀嚼叶,外缘具一突出 小叶,即上肢。底节:内缘具 一突出小叶。内外肢不发达, 内肢2节,外肢1节。 第二小颚:头节的最后 一对附肢,单肢型,缺 外肢,基肢两节各向内 突出2小叶,上生许多 羽状刚毛
6 第一小颚:双肢型,很小。 基肢很发达,基节:内缘形成 一大的咀嚼叶,外缘具一突出 小叶,即上肢。底节:内缘具 一突出小叶。内外肢不发达, 内肢2节,外肢1节。 第二小颚:头节的最后 一对附肢,单肢型,缺 外肢,基肢两节各向内 突出2小叶,上生许多 羽状刚毛
7 A2:双肢型,游泳器官。 基肢:2节(基节+底节),内肢2节, 外肢7节 内外肢各有许多强状的刚毛 内外肢的结构及长短比例-分类 大颚:双肢型,基肢2节 基节-几丁质板,面向口的 一端呈锯齿状,称咀嚼缘 内肢2节,外肢5节,皆为羽 状刚毛
7 A2:双肢型,游泳器官。 基肢:2节(基节+底节),内肢2节, 外肢7节 内外肢各有许多强状的刚毛 内外肢的结构及长短比例-分类 大颚:双肢型,基肢2节 基节-几丁质板,面向口的 一端呈锯齿状,称咀嚼缘 内肢2节,外肢5节,皆为羽 状刚毛
8 颚足:胸部第一对附肢,单肢型, 基肢2节较粗大。内肢5节,颚足 结构随食性和种而异,滤食性: 羽状刚毛。捕食性:则为具有强 刺。 P1~P4:双肢型,羽状 刚毛,游泳足。无雌雄差 别,基肢:基节,底节。 内外肢各3节,外缘刺
8 颚足:胸部第一对附肢,单肢型, 基肢2节较粗大。内肢5节,颚足 结构随食性和种而异,滤食性: 羽状刚毛。捕食性:则为具有强 刺。 P1~P4:双肢型,羽状 刚毛,游泳足。无雌雄差 别,基肢:基节,底节。 内外肢各3节,外缘刺
雌雄有别,雌:左右对称,雄左右不对称。 9 第 五 胸 足
雌雄有别,雌:左右对称,雄左右不对称。 9 第 五 胸 足
10 二、主 要 特 征 1. 体呈圆筒形,分节明显,由16-17个体节组成,但由于体节的愈合, 一般不超过11节,即头部1节,胸部5节和腹部5节。 2. 体分为较宽的头胸部和较狭的腹部,即前体部和后体部。 3. 附肢:头部5对(A1,A2,M,M1,M2);躯干肢6对(颚足,第1-5步足 (P1~P5)),腹部:无腹肢。 4. P5两性有异,常是分类重要依据。 5. 第一触角比较发达常为运动和执握器官。 6. 幼体发育:经过变态,要经过无节幼体、桡足幼体阶段
10 二、主 要 特 征 1. 体呈圆筒形,分节明显,由16-17个体节组成,但由于体节的愈合, 一般不超过11节,即头部1节,胸部5节和腹部5节。 2. 体分为较宽的头胸部和较狭的腹部,即前体部和后体部。 3. 附肢:头部5对(A1,A2,M,M1,M2);躯干肢6对(颚足,第1-5步足 (P1~P5)),腹部:无腹肢。 4. P5两性有异,常是分类重要依据。 5. 第一触角比较发达常为运动和执握器官。 6. 幼体发育:经过变态,要经过无节幼体、桡足幼体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