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碳A 贫碳 FesC Fe3c 晶界 图3-7片状珠光体形成过程示意图
11
·表1过冷奥氏体高温转变产物的形成温度和性能 组织名称表示符号形成温度范围 片间距能分辨片层的 /°C 硬度 /nn 放大倍数 珠光体 P A1~650 170~200H 150~450 B <500 索氏体 650~60025~35HRC80~150 1000 托氏体 600~550 35~40HRC30~80 >2000 可见:珠光体的片层间距越小,硬度越高,同样强度也高 同一成分的钢,组织为片状珠光体时硬度和强度比粒状珠光体的高,但塑性、韧 性低,为改善工具钢的切削性能,常用球化退火莱得到粒状珠光体组织,降低钢 的硬度。 12
12 • 表1 过冷奥氏体高温转变产物的形成温度和性能 • 可见:珠光体的片层间距越小,硬度越高,同样强度也高。 • 同一成分的钢,组织为片状珠光体时硬度和强度比粒状珠光体的高,但塑性、韧 性低,为改善工具钢的切削性能,常用球化退火莱得到粒状珠光体组织,降低钢 的硬度。 组织名称 表示符号 形成温度范围 /℃ 硬度 片间距 /nm 能分辨片层的 放大倍数 珠光体 P A1~650 170~200H B 150~450 < 5 00× 索氏体 S 650~600 25~35HRC 80~150 >1000× 托氏体 T 600~550 35~40HRC 30~80 >2000×
2、贝氏体转变 中温转变:550℃~Ms点 转变特点:半扩散型,铁原子不扩散,碳原子有一定 的扩散能力 ·转变产物:贝氏体,即Fe3C分布在含过饱和碳的铁素 体上的两相混合物 ●上贝氏体:550~350℃,呈羽毛状 ●下贝氏体:350℃~Ms点,呈针状 13
13 2、贝氏体转变 • 中温转变:550 ℃~Ms点 • 转变特点:半扩散型,铁原子不扩散,碳原子有一定 的扩散能力 • 转变产物:贝氏体,即Fe3C分布在含过饱和碳的铁素 体上的两相混合物 ⚫上贝氏体: 550 ~ 350℃,呈羽毛状 ⚫下贝氏体: 350 ℃~Ms点,呈针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