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读者 供书商 读者 借书证、卡 新图书单 不合格书单 工作证 借书证、条 不合格证 不合格信息 审核 审核 核 新借书证 合格证、卡 合格书单 合格借书证 合格工作证 图书 借阋信息 修改借阋信息 分类、編目 管理员 查询读者信息 借书证、卡 添加读者信息 合格书 分类编目书 读者信息 合格借书证、条 修改图书信息借书证 添加图书信息 罚款信息 删除读者信息 查询图书信息 图书信息 图书信息 合格借书证 合格借书证 删除图书信息 罚款单 询图书信息 查询信阅信息(阅信息 查询结 添加罚款信息 签字离职单 借书证、离职单 合格借书证 修改借阋信息、图书状态 罚款信息 总工程师 作废借书证 业务流程图 通知人事科 人事管理员 不合格借书证
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10 业务流程图 工作证 读者 审核 合格工作证 添加读者信息 读者信息 删除读者信息 合格借书证 审核 签字离职单 借书证、离职单 读者 罚款 读者 借书证、卡 合格证、卡 不合格信息 审核 修改借阅信息 合格书 修改图书信息 借书证 借阅信息 图书信息 新图书单 不合格书单 合格书单 供书商 审核 分类、编目 分类编目书 添加图书信息 查询图书信息 删除图书信息 查询结果 报废单 总工程师 罚款单 读者 借书证、条 不合格证 读者 审核 合格借书证 查询读者信息 合格借书证、条 查询图书信息 图书信息 合格借书证 查询借阅信息 借阅信息 合格借书证 修改借阅信息、图书状态 不合格借书证 图书 管理员 添加罚款信息 罚款信息 罚款信息 作废借书证 通知人事科 人事管理员 新借书证 借书证、卡 分类信息
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22现行系统主要问题分析 现行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 2、査询困难,难以及时提供图书借阅者和己出图书的信息,造成管理困难。譬如,我们想了解逾期 未归还的图书的数量时只能一张张的检查图书卡保存处的图书卡:借书者想知道图书室内是否有某书时要 么在书架上寻找,要么由工作人员查图书登记簿,极其费时:即使存在这本书,其是否已借出又需费时查 找 23解决办案 建设一个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图书管理系统。具体要求如下: 、对借阅业务实行计算机处理,减少大量手工工作量,从而极大地减少错误。 2、运用数据库技术,为图书室内图书,借阅者信息和已借出图书提供存储,更新, 查询等功能。 3、通过对业务数据存储的查询,为我们及时提供各类管理信息,支持管理决策 总之,通过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及管理取代以往的繁复的低效的手工方式 提高图书室图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2.4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系统的目标、规模与功能,对系统开发背景、必要性和意义 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系统开发的初步方案与计划 241技术可行性分析 从技术上分析,本系统并不需要很复杂的数据库技术来实现,利用比较简单 而成熟的DBMS,如 POWERBUILDER即可。再加上上海第三制药厂拥有技术一流的计算机中心作 为技术后盾,因此技术上是可行的。而且,就目前图书室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对于管理信息系统一般 使用已经足够 241经济可行性分析 从经济上分析,可以采用单机系统来实现各项功能:包括进书处理:借书处理;还书处理:读者处理、 废书处理、罚款处理等内容:进行各种査询、修改以及便于总工办进行各种査询以作出决策等业务。所以 费用并不是非常昂贵。况且上海第三制药厂效益一直不错,又由我们自主开发,故经济上是可以承受的。 在取得收益方面,整个系统一旦投入使用,可大大提高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缓解工作人 员的工作强度
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11 2.2 现行系统主要问题分析 现行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l、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 2、查询困难,难以及时提供图书借阅者和已出图书的信息,造成管理困难。譬如,我们想了解逾期 未归还的图书的数量时只能一张张的检查图书卡保存处的图书卡:借书者想知道图书室内是否有某书时要 么在书架上寻找,要么由工作人员查图书登记簿,极其费时:即使存在这本书,其是否已借出又需费时查 找。 2.3 解决办案 建设一个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图书管理系统。具体要求如下: 1、对借阅业务实行计算机处理,减少大量手工工作量,从而极大地减少错误。 2、运用数据库技术,为图书室内图书,借阅者信息和已借出图书提供存储,更新, 查询等功能。 3、通过对业务数据存储的查询,为我们及时提供各类管理信息,支持管理决策。 总之,通过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及管理取代以往的繁复的低效的手工方式, 提高图书室图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2.4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系统的目标、规模与功能,对系统开发背景、必要性和意义 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系统开发的初步方案与计划。 2.4.1 技术可行性分析 从技术上分析,本系统并不需要很复杂的数据库技术来实现,利用比较简单 而成熟的 DBMS,如 POWERBUILDER 即可。再加上上海第三制药厂拥有技术一流的计算机中心作 为技术后盾,因此技术上是可行的。而且,就目前图书室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对于管理信息系统一般 使用已经足够。 2.4.1 经济可行性分析 从经济上分析,可以采用单机系统来实现各项功能:包括进书处理:借书处理;还书处理:读者处理、 废书处理、罚款处理等内容:进行各种查询、修改以及便于总工办进行各种查询以作出决策等业务。所以 费用并不是非常昂贵。况且上海第三制药厂效益一直不错,又由我们自主开发,故经济上是可以承受的。 在取得收益方面,整个系统一旦投入使用,可大大提高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缓解工作人 员的工作强度
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243营运可行性性分析 从营运上分析,通过处理过程中及时提供提示信息,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等准备工作,并且可以通过 系统操作说明书,使今后因工作变动而从事图书室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很快适应新系统,从而发挥新系统 效益。而且凡是图书室的工作人员均要求达到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并且通过计算机水平初级考试。因而 完全有能力胜任以后的计算机操作。故此,营运上是完全可行的。从而,开发建设一个管理系统是可行的。 第三章新系统逻辑方案 系统分析的主要成果是系统的逻辑模型,本文中的逻辑模型主要是以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为 主要工具 31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就是组织中信息运动的抽象,是管理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形式。这个模型不涉及硬件、 软件、数据结构与文件组织,而且它与对系统的物理描述无关,只是用一种图形及与此相关的注释来表示 系统的逻辑功能,即所开发的系统在管理信息方面所要完成的功能。 由于图形描述简明,清晰,不涉及到技术细节,且所描述的内容是面向用户的,因而即使完全不懂信 息技术的用户单位的人员也容易理解。因此,数据流程图是系统分析人员与用户进行交流的有效手段,也 是系统设计(即建立所开发的系统的物理模型)的主要依据之一。 数据流程图有四种基本符号:外部项、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元素和数据存储,如图所示 32四种基本符号 321外部项 外部项(又称外部实体)指不受系统控制,在系统以外的事物或人,它表达了系统数据的外部来源或 去处。它也可以是另外一个数据处理系统,它向该系统提供数据或接收来自系统向它发出的数据 322数据流 数据流用箭头表示数据流动的方向并给予命名。一般采用单箭头,偶尔使用双箭头。数据流可以由某 个处理逻辑产生,还可以来自某一个数据存储。一般而言,对每一个数据流可以在数据流箭头的上 方加以简单的描述:对一些含义比较明显的数据流,就不一定描述。也可以在数据流上写记号,然后 另外描述记号的意义。 323处理逻辑(加工)
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12 2.4.3 营运可行性性分析 从营运上分析,通过处理过程中及时提供提示信息,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等准备工作,并且可以通过 系统操作说明书,使今后因工作变动而从事图书室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很快适应新系统,从而发挥新系统 效益。而且凡是图书室的工作人员均要求达到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并且通过计算机水平初级考试。因而 完全有能力胜任以后的计算机操作。故此,营运上是完全可行的。从而,开发建设一个管理系统是可行的。 第三章新系统逻辑方案 系统分析的主要成果是系统的逻辑模型,本文中的逻辑模型主要是以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为 主要工具。 3.1 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就是组织中信息运动的抽象,是管理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形式。这个模型不涉及硬件、 软件、数据结构与文件组织,而且它与对系统的物理描述无关,只是用一种图形及与此相关的注释来表示 系统的逻辑功能,即所开发的系统在管理信息方面所要完成的功能。 由于图形描述简明,清晰,不涉及到技术细节,且所描述的内容是面向用户的,因而即使完全不懂信 息技术的用户单位的人员也容易理解。因此,数据流程图是系统分析人员与用户进行交流的有效手段,也 是系统设计(即建立所开发的系统的物理模型)的主要依据之一。 数据流程图有四种基本符号:外部项、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元素和数据存储,如图所示: 3.2 四种基本符号 3.2.1 外部项 外部项(又称外部实体)指不受系统控制,在系统以外的事物或人,它表达了系统数据的外部来源或 去处。它也可以是另外一个数据处理系统,它向该系统提供数据或接收来自系统向它发出的数据。 3.2.2 数据流 数据流用箭头表示数据流动的方向并给予命名。一般采用单箭头,偶尔使用双箭头。数据流可以由某 一个处理逻辑产生,还可以来自某一个数据存储。一般而言,对每一个数据流可以在数据流箭头的上 方加以简单的描述;对一些含义比较明显的数据流,就不一定描述。也可以在数据流上写记号,然后 另外描述记号的意义。 3.2.3 处理逻辑(加工)
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处理逻辑对数据的交换方式有两种:(1)它能交换数据的结构; (2)它能在原有的数据内容基础上产生新的数据内容。 长方形的处理逻辑包括:标识部分、功能描述部分和功能执行部分 标识部分用于唯一地标识出该处理逻辑,以区别于其它的处理逻辑。一般用数字表示,但不是所有的 处理逻辑都必须有一个编号,例如在开始画数据流程图的时候一个处理逻辑可以被分解成若干个逻辑处 理,也可能若干个处理逻辑被合并成一个处理逻辑,在这种情况下不必先给它一个编号。通常在一张复杂 的数据流程图最后定稿,在不再改变的情况下,才对一个处理逻辑加以编号 功能描述部分是处理逻辑必不可少的部分。它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话,直接表示这个处理逻辑要做的事, 即它的逻辑功能。在逻辑的功能描述部分中没有主语,只有动词和宾语组成。执行这项功能的主体可能是 某个部门,也可能是某一个人或计算机程序,我们都把它看作是这个处理逻辑的执行者,可以在长方形符 号的底部表示它。一般来说功能执行部分同标识一样,不是必须的,只是做参考用。 324数据元素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组成单位,也就是不可分的数据单位。数据流或数据存储中的基本成分 325数据存储(文件) 数据存储可用一个右边开口的水平长方条表示。在长方条内部写上该数据存储的名称。用作标识的编 号,一般用英文字母D和数字组成。同外部项一样,允许在一张数据流程图上重复出现相同的数据存储符 号的左侧再加一条竖线 个处理逻辑可能要从数据存储中读出某些数据,或者可能把一些数据存入到数据存储中。 基本符号如图所示 处理 外部项 数据存储 数据流 由于数据流程图在系统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描述数据流程图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和 科学方法的运用。 绘制数据流程图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 1)明确系统界面。即必须识别那些不受所描述的系统控制,而又影响系统运行的外部环境,这些环 境便是系统数据输入的来源和数据输出的去处,把它们作为外部项确定下来。 2)自顶向下逐层扩展。首先绘制系统关联围,把所描述的系统作为一个数据加工项,表明系统作用 的范围和边界。继而绘制顶层图,给出系统的几个主要的综合性的逻辑功能。然后逐步进行扩展,层层 细分
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13 处理逻辑对数据的交换方式有两种;(1)它能交换数据的结构; (2)它能在原有的数据内容基础上产生新的数据内容。 长方形的处理逻辑包括:标识部分、功能描述部分和功能执行部分。 标识部分用于唯一地标识出该处理逻辑,以区别于其它的处理逻辑。一般用数字表示,但不是所有的 处理逻辑都必须有一个编号,例如在开始画数据流程图的时候一个处理逻辑可以被分解成若干个逻辑处 理,也可能若干个处理逻辑被合并成一个处理逻辑,在这种情况下不必先给它一个编号。通常在一张复杂 的数据流程图最后定稿,在不再改变的情况下,才对一个处理逻辑加以编号。 功能描述部分是处理逻辑必不可少的部分。它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话,直接表示这个处理逻辑要做的事, 即它的逻辑功能。在逻辑的功能描述部分中没有主语,只有动词和宾语组成。执行这项功能的主体可能是 某个部门,也可能是某一个人或计算机程序,我们都把它看作是这个处理逻辑的执行者,可以在长方形符 号的底部表示它。一般来说功能执行部分同标识一样,不是必须的,只是做参考用。 3.2.4 数据元素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组成单位,也就是不可分的数据单位。数据流或数据存储中的基本成分。 3.2.5 数据存储(文件) 数据存储可用一个右边开口的水平长方条表示。在长方条内部写上该数据存储的名称。用作标识的编 号,一般用英文字母 D 和数字组成。同外部项一样,允许在一张数据流程图上重复出现相同的数据存储符 号的左侧再加一条竖线。 一个处理逻辑可能要从数据存储中读出某些数据,或者可能把一些数据存入到数据存储中。 基本符号如图所示: 处理 外部项 数据存储 数据流 由于数据流程图在系统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描述数据流程图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和 科学方法的运用。 绘制数据流程图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 1)明确系统界面。即必须识别那些不受所描述的系统控制,而又影响系统运行的外部环境,这些环 境便是系统数据输入的来源和数据输出的去处,把它们作为外部项确定下来。 2)自顶向下逐层扩展。首先绘制系统关联围,把所描述的系统作为一个数据加工项,表明系统作用 的范围和边界。继而绘制顶层图,给出系统的几个主要的 综合性的逻辑功能。然后逐步进行扩展,层层 细分
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3)布局合理。数据流程图各种符号必须布局合理、分布均匀、整齐、清晰,使流程图读者一目了然 这才便于交流,免生误解。 4)数据流程图只反映数据流向、数据加工和逻辑意义上的数据存储,不反映任 何数据处理的技术过程、处理方式和时间顺序,也不反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 判断与控制条件等技术问题 5)数据流程图绘制过程,也是系统的逻辑模划的形成过程,必须自始至终与用户保持密切接触,进 行详细讨论,并且不断加以修改 了解上述基本原则之后,我们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开发工作中去,即得到了以下数据流程图 人事科 供书商 图书管理系统 总工办 F31 读者部 Fa--F5F13,F9,F37 Fb-F11,F16,F12F21F10 系统关联图 在关联图中,所描述的系统被当作一个数据加工项,着重描述系统与外部实体的联系。 系统数据流程图顶层图 14
上药三厂科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14 3)布局合理。数据流程图各种符号必须布局合理、分布均匀、整齐、清晰,使流程图读者一目了然, 这才便于交流,免生误解。 4)数据流程图只反映数据流向、数据加工和逻辑意义上的数据存储,不反映任 何数据处理的技术过程、处理方式和时间顺序,也不反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 判断与控制条件等技术问题。 5)数据流程图绘制过程,也是系统的逻辑模划的形成过程,必须自始至终与用户保持密切接触,进 行详细讨论,并且不断加以修改。 了解上述基本原则之后,我们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开发工作中去,即得到了以下数据流程图: F29 F2 F1 Fb F32 Fa F31 Fa------F15,F13,F9,F37 Fb-------F11,F16,F12,F21,F10 系统关联图 在关联图中,所描述的系统被当作一个数据加工项,着重描述系统与外部实体的联系。 系统数据流程图顶层图 总工办 读者部 供书商 人事科 图书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