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呈环形。 放射肋:以壳顶为起点向腹缘伸出的放射状条纹。 生长线和放射肋有的相互交织成格状,或呈鳞片状和 棘状突起。有的表面有色彩和花纹
5、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呈环形。 放射肋:以壳顶为起点向腹缘伸出的放射状条纹。 生长线和放射肋有的相互交织成格状,或呈鳞片状和 棘状突起。有的表面有色彩和花纹
6、贝壳内肌痕 外套痕:外套膜环肌肌痕。 外套窦:水管肌痕,是外套末端向内弯入的部分。 闭壳肌痕:1个或前后2个。 缩足肌痕和伸足肌痕:靠近闭壳肌痕
6、贝壳内肌痕 外套痕:外套膜环肌肌痕。 外套窦:水管肌痕,是外套末端向内弯入的部分。 闭壳肌痕:1个或前后2个。 缩足肌痕和伸足肌痕:靠近闭壳肌痕
7、贝壳的测量: 壳高:由壳顶到腹缘的距离。 壳长:前后两端之间 的距离。 壳宽:左右两壳膨胀的最大距离为壳宽
7、贝壳的测量: 壳高:由壳顶到腹缘的距离。 壳长:前后两端之间 的距离。 壳宽:左右两壳膨胀的最大距离为壳宽
(1)壳顶到两端的距离,长者为后端。 (2)有外韧带的一端为后端。 (3)有外套窦的一端为后端。 (4)有1个闭壳肌痕的,则所在端为后端。 (5)有2个闭壳肌痕的,则较大一个所大端 为后端。 前后端确定后, 壳顶向上,壳的 前端向前,左侧 者为左壳,右侧 者为右壳。 8、方位辨别:
(1)壳顶到两端的距离,长者为后端。 (2)有外韧带的一端为后端。 (3)有外套窦的一端为后端。 (4)有1个闭壳肌痕的,则所在端为后端。 (5)有2个闭壳肌痕的,则较大一个所大端 为后端。 前后端确定后, 壳顶向上,壳的 前端向前,左侧 者为左壳,右侧 者为右壳。 8、方位辨别:
分 类 依据:绞合齿的形状、闭壳肌的发育程度和鳃的构造等。 常见亚纲和目的检索表 1(6)较合齿数很多,或退化成小结节或没.有. 翼形亚纲Pterinorphia 2(3)较合齿数多,排成一列。闭壳肌2个,约等大.蚶目Arcoida 3(2)较合齿少或无,前闭壳肌小或完全消失。 4(5)两壳相等,无壳耳. .貽贝目Mytiloida 5(4)两壳多不等,具壳耳,珍珠层发达.珍球贝目Pteri0ida 6(1)饺合齿分裂或分化成主齿(拟主齿)和前后恻齿。 了(8)韧带常在壳顶内方的匙状槽中,常具石灰质的韧带一片. 异韧带亚纲Anonalodesnacea 笋螂目Pholdonyoida 8(?)韧带通常不在壳顶内方的匙状槽中,也无石灰质的韧带片 9(10)较合齿分成拟主齿和向后方引仲的长侧齿,或退化.·. .古异齿亚纲Palacoheterodonta蚌月Unionoida 10(9)饺合齿通常分成主齿和侧告,主齿不裂成拟主齿.异齿亚纲eterodonta 11(12)较合部发达,具发达的主齿和侧齿,若无侧齿,则壳薄而呈图柱形. .帘蛤目Veneroida 12(11)铰合部不发达,较合齿有或无,若有通常仅有主齿而无侧齿.海娜目Myi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