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曾第一课时 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 【注释】 ①省:检查、反省自己 疏通课文 积累词语 复习了呢? 误圉网uuu. nipic. com BY: God ort No:201o0B3014493103s450
第一课时 疏通课文, 积累词语
人物简介 可生 孔子前551~前479),我 与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互“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论语子罕 权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的思想:“仁”孔子创立了以“仁” 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认为做人应该善良 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了言家 背景 材料
孔子(前551~前479), 我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万世师表” 、 “千古圣人” ,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的思想:“仁”孔子创立了以“仁” 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认为做人应该善良、 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人物简介 背景 材料
《论语》简介 《论语》是儡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 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 子言行的一部书,通行本共20篇。属语录体散文,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内容有孔子谈话,答 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 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它是 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 四书”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 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 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谤经》《尚书》 《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 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 子言行的一部书,通行本共20篇。属语录体散文,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内容有孔子谈话,答 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 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它是 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 “四书”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 “四书”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 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诗经》《尚书》 《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 《论语》简介
第一章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yun),不亦君子乎?”(《学而》)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 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日”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而:连词,表顺接。时:名词做状语,时常。之:代所学知识(3) 说:通“悦″,音yue,愉快. 4)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古今异义词,今义为服友)亦:副词,也。 (5)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6)愠:生气,发怒 (7)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句型:不亦乎?译成:不也是……吗? 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地去复习,不也是愉快的吗?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 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段解: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为人态度。 课文 评讲
富安中学刘瑛 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地去复习,不也是愉快的吗?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 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段解: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为人态度。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重点字词解释: (1) 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 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 而:连词,表顺接。时:名词做状语,时常 。之:代所学知识 (3) 说:通“悦”,音yuè,愉快. (4) 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古今异义词,今义为朋友)亦:副词,也。 (5)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6) 愠:生气,发怒。 (7)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句型:不亦......乎?译成:不也是......吗? 课文 评讲
第二章: 曾子日:“吾(w0)日三省xng)吾Ww0身:为(wei)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chuan)不习乎?”(《学而》)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e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 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郸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ing):多次反省。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真诚、诚实 5)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 习过了呢?" 段解: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修养。 课文 评讲
富安中学刘瑛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 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真诚、诚实 (5)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 习过了呢? " 段解: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修养。 第二章: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课文 评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