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带控矿是指消亡(消缩)板块边缘(毕尼奥夫带) 对成矿的控制。一般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 消亡,在俯冲带形成复杂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 并伴随多种内生与外生成矿作用,并沿消亡板块 边缘形成各种矿带。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有二种情况: 。一种是直接俯冲到陆壳之下,沿着接触线生成一条深海 沟,如南美安底斯山属之,其成矿主要与钙一碱系列岩 浆活动有关,并以深成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最重要。其 总的分带特点为平行海岸线,从西向东依次发育为F、 Cu(含Au)一Pb、Zn(含Ag)一Sn(含一定距离)三大矿带;
俯冲带控矿是指消亡(消缩)板块边缘(毕尼奥夫带) 对成矿的控制。一般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 消亡,在俯冲带形成复杂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 并伴随多种内生与外生成矿作用,并沿消亡板块 边缘形成各种矿带。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有二种情况: 一种是直接俯冲到陆壳之下,沿着接触线生成一条深海 沟,如南美安底斯山属之,其成矿主要与钙—碱系列岩 浆活动有关,并以深成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最重要。其 总的分带特点为平行海岸线,从西向东依次发育为Fe、 Cu(含Au)—Pb、Zn(含Ag)—Sn(含一定距离)三大矿带;
VOLCANIC-MAGMATIC TRENCH RANGE Silicic to intermediate Ocean Ocean Sediments Subduction melanges: intrusions and lavas: crust high-temperature, sediments eroded from low-temperature, low-pressure land 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metamorphism Subductingocean Continental crust Mantie Volatiles and partial melt from subducted ocean plate
大洋沉积物(1层)底部层位富含金属 斑岩铜矿床 洋壳中的铜富集 火山链 岩基 古陆壳 海沟 玄武岩与辉长岩洋隆(富含金属 玄武岩岩浆 大洋 (2和3层) 的喷气位置) 莫霍面 50公里 钙碱性岩浆 3层及所含金属的部分熔融 00 →低速层 毕尼奥夫带 下降的岩石圈板块 2 软流圈 150 1 200 至700公里 斑岩铜矿的板块构造模型(据Sillitoe,.1972)
斑岩铜矿的板块构造模型(据Sillitoe, 1972)
。另一种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距一定距离俯冲,当 它向下俯冲时形成岛弧链。岛弧型板块俯冲带成矿特 点主要表现为与火山活动相联系的各种块状硫化物矿 床。其中以日本黑矿最为典型。另外,斑岩型C- Mo-Au矿床受板块构造的时、空控制,具有全球性的 广泛一致。 。在岛弧与大陆之间常有边缘海盆地,如亚洲东部的日 本海、鄂霍茨克海等属之,其中有丰富的石油和各种 外生沉积矿床
另一种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距一定距离俯冲,当 它向下俯冲时形成岛弧链。岛弧型板块俯冲带成矿特 点主要表现为与火山活动相联系的各种块状硫化物矿 床。其中以日本黑矿最为典型。另外,斑岩型CuMo-Au矿床受板块构造的时、空控制,具有全球性的 广泛一致。 在岛弧与大陆之间常有边缘海盆地,如亚洲东部的日 本海、鄂霍茨克海等属之,其中有丰富的石油和各种 外生沉积矿床
continental trench margin volcanic (plate boundary) back-arc basin arc-trench gap flexural bulge volcanic front spreading fore-arc oceanic fore-are high crust centre basin 0 oceanic lithosphere 100 mantle wedge accretionary 200 prism earthquakes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