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土壤溶液 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溶质的总称,溶有土壤中可 溶成分的稀溶液,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降雪 地表径流、灌溉、地下水。 雨 河流 雾 农田灌溉 浅层地下水 图52土壤溶液的来源
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溶质的总称,溶有土壤中可 溶成分的稀溶液,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降雪、 地表径流、灌溉、地下水。 (四) 土壤溶液 浅层地下水 河流雾 农田灌溉 雨 雪 图5.2 土壤溶液的来源
(五)土壤空 土壤空气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 来源于大气、生物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产生的 气体(如甲烷、硫化氢、氢气、氮氧化物、二氧 化碳等) 积水的土壤通气不良,导致对植物的危害,茶 树最忌积水,积水的土壤不应用于种茶树
◼ 土壤空气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 来源于大气、生物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产生的 气体(如甲烷、硫化氢、氢气、氮氧化物、二氧 化碳等)。 ◼ 积水的土壤通气不良,导致对植物的危害,茶 树最忌积水,积水的土壤不应用于种茶树。 (五) 土壤空气
土壤的基本性质 (-)吸附性 与土壤中存在的胶体物质密切相关 土壤胶体 无机胶体 有机胶体 有机一无机复合胶体 对有机污染物(如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和无 机污染物(如Hg2、Pb2+、Cu2、Cd2+等重金属离 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或离子交换吸附能力
二、土壤的基本性质 (一) 吸附性 与土壤中存在的胶体物质密切相关。 土壤胶体: 无机胶体 有机胶体 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对有机污染物(如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和无 机污染物(如Hg2+ 、Pb2+ 、Cu2+ 、Cd2+等重金属离 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或离子交换吸附能力
(二)酸碱性 土壤的酸碱度可以划分为九级 pH<45为极强酸性土;pH=4.5~55为强酸性土 pH>55~6.0为酸性土;pH>60~6,5为弱酸性土; pH>65~7.0为中性土;pH>7.0~7.5为弱碱性土; pH>7.5~85为碱性土;pH>8.5~9.5为强碱性土; pH>9.5为极强碱性土 中国土壤的pH大多在45~8.5范围内,并呈东 南酸西北碱的规律。土壤的酸碱性直接或间接地影 响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二) 酸碱性 土壤的酸碱度可以划分为九级: pH<4.5为极强酸性土;pH=4.5~5.5为强酸性土; pH>5.5~6.0为酸性土;pH>6.0~6.5为弱酸性土; pH>6.5~7.0为中性土;pH>7.0~7.5为弱碱性土; pH>7.5~8.5为碱性土;pH>8.5~9.5为强碱性土; pH>9.5为极强碱性土。 中国土壤的pH大多在4.5~8.5范围内,并呈东 南酸西北碱的规律。土壤的酸碱性直接或间接地影 响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氧化还原性 因土壤中含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无机物质和有机物 质,使其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可以用氧化还原电位 (E)来衡量 En>300mV:氧化体系起主导作用,土壤处于氧 化状态。 En<300mV:还原体系起主导作用,土壤处于还 原状态
(三) 氧化-还原性 因土壤中含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无机物质和有机物 质,使其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可以用氧化还原电位 (Eh )来衡量。 Eh>300mV:氧化体系起主导作用,土壤处于氧 化状态。 Eh<300mV:还原体系起主导作用,土壤处于还 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