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肌肉的形态 1.纺锤形肌:分布于四肢。中间膨大部分主要由 肌纤维构成为肌腹,两端为肌腱(俗称“蹄筋”)。 收缩时使肌肉显著缩短,从而引起大幅度的运动。 2.多裂肌:主要分布于椎骨周围,由许多短肌束 组成,收缩的幅度不大,但收缩力较大而持久, 如背最长肌、髂肋肌等。 3.板状肌:主要分布于腹壁和肩带部。多呈薄板 状,有的呈扇形,如背阔肌;有的起点呈锯齿状, 如腹侧锯肌等。 4.环形肌:位于自然孔的周围,肌纤维环行,形 成括约肌,如口轮匝肌、肛门括约肌等,收缩时 可关闭自然孔
(二) 肌肉的形态 1.纺锤形肌:分布于四肢。中间膨大部分主要由 肌纤维构成为肌腹,两端为肌腱(俗称“蹄筋”)。 收缩时使肌肉显著缩短,从而引起大幅度的运动。 2.多裂肌:主要分布于椎骨周围,由许多短肌束 组成,收缩的幅度不大,但收缩力较大而持久, 如背最长肌、髂肋肌等。 3.板状肌:主要分布于腹壁和肩带部。多呈薄板 状,有的呈扇形,如背阔肌;有的起点呈锯齿状, 如腹侧锯肌等。 4.环形肌:位于自然孔的周围,肌纤维环行,形 成括约肌,如口轮匝肌、肛门括约肌等,收缩时 可关闭自然孔
(三) 肌肉起止点 肌肉一般是以其两端附着于骨,中间可能越过一个 或多个关节。当其收缩时,位置不动的一端叫起点,引 起骨移动的一端称止点。但有时随情况的变化,起止点 可互相转变。 (四) 肌肉的作用 肌肉通过其肌腹的收缩改变长度,从而牵动骨产生 运动。在一个动作中,起主要作用的肌肉称主动肌;起 协助作用的肌肉称协同肌;产生相反作用的称对抗肌; 参与固定某一部位的肌肉为固定肌。 (五) 肌肉的命名 依据肌肉的功能、形态、位置、结构及肌纤维方向 等来命名。少数只据其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命名,大多数 肌肉是综合几个特点来命名
(三) 肌肉起止点 肌肉一般是以其两端附着于骨,中间可能越过一个 或多个关节。当其收缩时,位置不动的一端叫起点,引 起骨移动的一端称止点。但有时随情况的变化,起止点 可互相转变。 (四) 肌肉的作用 肌肉通过其肌腹的收缩改变长度,从而牵动骨产生 运动。在一个动作中,起主要作用的肌肉称主动肌;起 协助作用的肌肉称协同肌;产生相反作用的称对抗肌; 参与固定某一部位的肌肉为固定肌。 (五) 肌肉的命名 依据肌肉的功能、形态、位置、结构及肌纤维方向 等来命名。少数只据其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命名,大多数 肌肉是综合几个特点来命名
(六) 肌肉的辅助器官 1. 筋膜(Fascia): 分浅筋膜和深筋膜。 浅筋膜:位于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覆盖在全身 肌肉的表面,有些部位的浅筋膜中有皮肌,营养良好 的家畜在浅筋膜内蓄积有脂肪。 深筋膜:位于浅筋膜下,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在某些 部位深筋膜形成包围肌群的筋膜鞘;或伸入肌间附着 于骨上,形成肌间隔;或提供肌肉的附着面。主要起 保护、固定肌肉位置的作用。 2.粘液囊(Bursa mucosae): 是封闭的结缔组织囊。壁内 衬有滑膜,腔内有滑液。多位于骨的突起与肌肉、腱 和皮肤之间,起到减少摩擦的作用。 腱 鞘(Vagina synovialis tendinis): 由粘液囊卷裹于腱的 外面折形成。以减少肌腱活动时的摩擦
(六) 肌肉的辅助器官 1. 筋膜(Fascia): 分浅筋膜和深筋膜。 浅筋膜:位于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覆盖在全身 肌肉的表面,有些部位的浅筋膜中有皮肌,营养良好 的家畜在浅筋膜内蓄积有脂肪。 深筋膜:位于浅筋膜下,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在某些 部位深筋膜形成包围肌群的筋膜鞘;或伸入肌间附着 于骨上,形成肌间隔;或提供肌肉的附着面。主要起 保护、固定肌肉位置的作用。 2.粘液囊(Bursa mucosae): 是封闭的结缔组织囊。壁内 衬有滑膜,腔内有滑液。多位于骨的突起与肌肉、腱 和皮肤之间,起到减少摩擦的作用。 腱 鞘(Vagina synovialis tendinis): 由粘液囊卷裹于腱的 外面折形成。以减少肌腱活动时的摩擦
A.粘液囊 B.腱鞘 1骨 2腱 3纤维膜 4滑膜 5滑膜腱层 6滑膜壁层
A.粘液囊 B.腱鞘 1骨 2腱 3纤维膜 4滑膜 5滑膜腱层 6滑膜壁层
二. 皮 肌 皮肌(M.cutaneus):分布于皮下浅筋膜中的 薄层肌,与皮肤深面紧密相连。根据部位可分为: 面皮肌(面部)、颈皮肌(颈部,牛无)、肩臂 皮肌(臂部)和胸腹皮肌/躯干皮肌(胸腹部)。 皮肌收缩时,可使 皮肤震颤,以驱赶蚊蝇 和抖掉皮肤上的灰尘水 滴
二. 皮 肌 皮肌(M.cutaneus):分布于皮下浅筋膜中的 薄层肌,与皮肤深面紧密相连。根据部位可分为: 面皮肌(面部)、颈皮肌(颈部,牛无)、肩臂 皮肌(臂部)和胸腹皮肌/躯干皮肌(胸腹部)。 皮肌收缩时,可使 皮肤震颤,以驱赶蚊蝇 和抖掉皮肤上的灰尘水 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