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内容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生殖隔离 出现 基因频率 改变 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 生殖隔离一才 联系 形成新物种; 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
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内容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出现 改变 联系 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 才 形成新物种; 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 生殖隔离 基因频率 生殖隔离 进化 进化
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协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 和发展。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遗传(或基因 (内容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形成原因:协同进化
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协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 和发展。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内容: 多样性、 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形成原因: 生物与无机环境 遗传(或基因) 物种 协同进化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适应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 (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 导致种群基因频 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4)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 过程。 (⑤)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适应是 的结果。 (2)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导致种群基因频 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4)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 的 过程。 (5) 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自然选择 种群 自然选择 协同进化 生物多样性
四、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1实验原理: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 产生耐药性。在实验室连续培养细菌时,如果向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耐 药菌有可能存活下来
四、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1.实验原理: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 产生 。在实验室连续培养细菌时,如果向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耐 药菌有可能存活下来。 耐药性
2.方法步骤 第1步:用记号笔在培养皿的底 第2步:取少量细菌的培养 部画2条相互垂直 的直线 液,用无菌的涂布器(或 将培养皿分为4个区域,分别标 无菌棉签)均匀地涂抹在培 记为①~④。 养基平板上。 第3步:用无菌的镊子先夹取1张 第4步:将培养皿倒置 不含抗生素的纸片放在①号区域的 于37℃的恒温箱培 中央,再分别夹取1张抗生素纸片放 养1216h 在②~④号区域的中央,盖上皿盖
2.方法步骤 第1步:用记号笔在培养皿的底 部画2条 的直线, 将培养皿分为4个区域,分别标 记为①~④。 第2步:取少量细菌的培养 液,用无菌的 (或 无菌棉签)均匀地涂抹在培 养基平板上。 第3步:用无菌的镊子先夹取1张 的纸片放在①号区域的 中央,再分别夹取1张 放 在②~④号区域的中央,盖上皿盖。 第4步:将培养皿倒置 于37 ℃的恒温箱培 养 。 → → → → 相互垂直 涂布器 不含抗生素 抗生素纸片 12~16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