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菌体细长,有周身鞭毛、无荚膜一形成芽胞后,使细菌呈鼓槌状革兰染色阳性D(2)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一严格厌氧一血平板上,有β溶血,形成羽毛状菌落在疱肉基中:肉汤混浊,有少量气体产生并有腐败性臭味
1.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 菌体细长,有周身鞭毛、无荚膜 – 形成芽胞后,使细菌呈鼓槌状 – 革兰染色阳性 (2) 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 – 严格厌氧 – 血平板上,有β溶血,形成羽毛状菌落 – 在疱肉基中:肉汤混浊,有少量气体产生, 并有腐败性臭味
破伤风梭菌形态
破伤风梭菌形态
(3)抵抗力芽胞抵抗力很强-75~80℃10min仍保持活力100℃1小时可完全被破坏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
– 芽胞抵抗力很强 – 75~80 ℃ 10min仍保持活力 – 100 ℃1小时可完全被破坏 – 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 (3) 抵抗力
2.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条件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2. 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条件——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 ◆伤口窄而深(如刺伤) ◆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 ◆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2)致病物质该菌无侵袭力,仅在局部繁殖,其致病作用完全有赖于病菌所产生的毒素对氧敏感的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质粒编码的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引起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物质属神经毒(neurotoxin),毒性极强(小鼠LDs0为0.015ng,对人致死量<1μg)一为蛋白质,不耐热;可被蛋白酶破坏
◆对氧敏感的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 ◆质粒编码的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 – 引起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物质 – 属神经毒(neurotoxin),毒性极强(小鼠 LD50为0.015ng,对人致死量<1µg) – 为蛋白质,不耐热;可被蛋白酶破坏 (2) 致病物质 该菌无侵袭力,仅在局部繁殖,其致病作用完全 有赖于病菌所产生的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