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土壤污染的特点 )或些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比较直观, 严重时通过人的感官即能发现:而土壤污染则往往 要通过农作物包括粮食、蔬菜、水果或牧草以及摄 食的人或动物的健康状况才能反映出来,从遭受污 染到产生恶果有一个相当长的逐步积累过程,具有 隐蔽性或潜伏性。日本的第二公害病—痛痛病60 年代发生于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直至70年代才基本 证实是镉污染土壤所生产的“镉米”所致
1.2 土壤污染的特点 ▪ (1)隐蔽性或潜伏性: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比较直观, 严重时通过人的感官即能发现:而土壤污染则往往 要通过农作物包括粮食、蔬菜、水果或牧草以及摄 食的人或动物的健康状况才能反映出来,从遭受污 染到产生恶果有一个相当长的逐步积累过程,具有 隐蔽性或潜伏性。日本的第二公害病——痛痛病60 年代发生于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直至70年代才基本 证实是镉污染土壤所生产的“镉米”所致
1.2土壤污染的特点 2)期性土壤一旦遭到污染后极难 恢复,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而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降 解时间,例如1966年冬至1977年春,沈阳抚顺 污水灌区发生的石油、酚类以及后来张土灌区的镉 污染,造成大面积的土壤毒化、水稻矮化、稻米异 味、含镉量超过食品卫生标准。经过十余年的艰苦 努力,包括施用改良剂、深翻、清灌、客土、选择 品种等各种措施,才逐步恢复其部分生产力,付出 了大量的劳力和代价
▪ (2)不可逆性和长期性: 土壤一旦遭到污染后极难 恢复,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而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降 解时间,例如1966年冬至1977年春,沈阳—抚顺 污水灌区发生的石油、酚类以及后来张土灌区的镉 污染,造成大面积的土壤毒化、水稻矮化、稻米异 味、含镉量超过食品卫生标准。经过十余年的艰苦 努力,包括施用改良剂、深翻、清灌、客土、选择 品种等各种措施,才逐步恢复其部分生产力,付出 了大量的劳力和代价。 1.2 土壤污染的特点
1.2土壤污染的特点 (3)后果的严重性由于土壤污染的隐蔽性或潜伏 性、以及它的不可逆性或长期性,因而往往通过食 物链危害动物和人体的健康。研究表明,土壤和粮 食的污染与一些地区居民肝肿大之间有着明显的剂 量反应关系,污灌引起的污染越严重,人群的肝 肿大串越高。一些土壤污染事故严重威胁着粮食生 产,三氨乙醛的污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事例,它是 由于施用含三氯乙醛的废硫酸生产的普通过磷酸钙 肥料所引起。其中万亩以上的污染事故在山东、河 南、河北、辽子、苏北、皖北等地曾多次发生,轻 则减产,重则绝收,损失十分惨重
▪ (3)后果的严重性:由于土壤污染的隐蔽性或潜伏 性、以及它的不可逆性或长期性,因而往往通过食 物链危害动物和人体的健康。研究表明,土壤和粮 食的污染与一些地区居民肝肿大之间有着明显的剂 量—反应关系,污灌引起的污染越严重,人群的肝 肿大串越高。一些土壤污染事故严重威胁着粮食生 产,三氯乙醛的污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事例,它是 由于施用含三氯乙醛的废硫酸生产的普通过磷酸钙 肥料所引起。其中万亩以上的污染事故在山东、河 南、河北、辽子、苏北、皖北等地曾多次发生,轻 则减产,重则绝收,损失十分惨重。 1.2 土壤污染的特点
3土壞中污染物的来源 土壤污染源可分为肌人为污。天然 污染源是指自然界自行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 有害影响的场所,如正在活动的火山;人为污染源 是指人类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后者是士壤污染研 究和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对象,而在这些污染源中 化学物质对士壤的污染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污染物 进入土壤的途径按照所划分的士壤污染源可分为污 水灌溉、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农药和化肥、大气沉 降物等
▪ 土壤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 污染源是指自然界自行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 有害影响的场所,如正在活动的火山;人为污染源 是指人类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后者是土壤污染研 究和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对象,而在这些污染源中, 化学物质对土壤的污染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污染物 进入土壤的途径按照所划分的土壤污染源可分为污 水灌溉、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农药和化肥、大气沉 降物等。 1.3 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
1.3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 大气沉降(士壤酸化、多环芳烃和二恶英等) 污水排灌(重金属、多环芳烃等) 化肥农药施用(硝酸盐、PCB、DDT等) 固体废物堆放处置(各种污染物) 工业生产(石油、多环芳烃和重金属污染等) 交通运输(C等) 全球物质循环
1.3 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 ▪ 大气沉降(土壤酸化、多环芳烃和二恶英等) ▪ 污水排灌(重金属、多环芳烃等) ▪ 化肥农药施用(硝酸盐、PCB、DDT等) ▪ 固体废物堆放处置(各种污染物) ▪ 工业生产(石油、多环芳烃和重金属污染等) ▪ 交通运输(TCE等) ▪ 全球物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