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接入层 接入层为用户提供了在局部网内的相互访问和外部接入。 在大规模网络系统中,接入层可以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网桥 和集线器网络设备。一般采用100 Base-T(X)快速交换式以太网, 采用10/100Mb/s自适应传输速率到用户桌面,传输介质一般为 5类或超5类双绞线。接入层的交换机产品比较多,比如 Cisco Catalyst2900系列、1900系列或华为公司的产品。如果要支持虚 拟局域网的划分,则还需要交换机至少有100Mb/s传输率的主 干端口,支持VLAN的链路聚合技术
3) 接入层 接入层为用户提供了在局部网内的相互访问和外部接入。 在大规模网络系统中,接入层可以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网桥 和集线器网络设备。一般采用100Base-T(X)快速交换式以太网, 采用10/100 Mb/s自适应传输速率到用户桌面,传输介质一般为 5类或超5类双绞线。接入层的交换机产品比较多,比如Cisco Catalyst2900系列、1900系列或华为公司的产品。如果要支持虚 拟局域网的划分,则还需要交换机至少有100 Mb/s传输率的主 干端口,支持VLAN的链路聚合技术
由于在接入层会出现一些零散的远程用户接入,因而常 利用PSTN技术远程拨号访问企业网或园区网资源,这是一种 网络方案中简单而又经济的技术。还可以通过移动无线网络 技术接入
由于在接入层会出现一些零散的远程用户接入,因而常 利用PSTN技术远程拨号访问企业网或园区网资源,这是一种 网络方案中简单而又经济的技术。还可以通过移动无线网络 技术接入
3.网状拓扑结构设计 为满足较高的可用性要求,可采用网状拓扑结构。在 个完全网状拓扑结构中,每个路由器或交换机都与其他路由 器或交换机相连。这种结构提供了完全冗余和良好的性能, 但是这种连接由于高性能带来了高成本。因此产生了一种不 完全网状拓扑结构,以便在成本和高性能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点,如图3.3所示
3.网状拓扑结构设计 为满足较高的可用性要求,可采用网状拓扑结构。在一 个完全网状拓扑结构中,每个路由器或交换机都与其他路由 器或交换机相连。这种结构提供了完全冗余和良好的性能, 但是这种连接由于高性能带来了高成本。因此产生了一种不 完全网状拓扑结构,以便在成本和高性能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点,如图3.3所示
部分网状结构 完全网状结构 图33网状拓扑结构
图3.3 网状拓扑结构
网状拓扑结构也有许多缺点:在使用和维护方面费用昂 贵;在性能优化、排错和升级方面困难;在扩展性方面受到 限制,主要是因为随着互联设备的增加,用户处理广播分组 和路由消息的CPU资源消耗也相应增加了。 因而网络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应该保证每条链路 上的广播通信量不超过总通信量的20%,这样就可以采用上面 提到的分层设计,不管是广域网还是局域网均可以通过分层 设计解决这种网状型的冗余带来的弊端
网状拓扑结构也有许多缺点:在使用和维护方面费用昂 贵;在性能优化、排错和升级方面困难;在扩展性方面受到 限制,主要是因为随着互联设备的增加,用户处理广播分组 和路由消息的CPU资源消耗也相应增加了。 因而网络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应该保证每条链路 上的广播通信量不超过总通信量的20%,这样就可以采用上面 提到的分层设计,不管是广域网还是局域网均可以通过分层 设计解决这种网状型的冗余带来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