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确定参与者 因为参与者是一个类,所以在参与者之间可以引入类之间的 继承关系,通过定义某个抽象参与者来简化参与者的定义 如果一组参与者具有共同的性质,可以把这些性质抽取出来 放在另一个参与者中,这组参与者再从中继承,这种关系称 为参与者之间的继承关系。 2021年2月6日 第10章面向对象的分析 第21页
第10章 面向对象的分析 10.2.3 确定参与者 因为参与者是一个类,所以在参与者之间可以引入类之间的 继承关系,通过定义某个抽象参与者来简化参与者的定义。 如果一组参与者具有共同的性质,可以把这些性质抽取出来 放在另一个参与者中,这组参与者再从中继承,这种关系称 为参与者之间的继承关系。 2021年2月6日 第21页
10.24确定用例 个用例( Use case)描述系统的一项功能,功能被描 述为一组动作序列(场景)的集合。每一个动作序列表示 参与者与系统的一次交互,将为参与者产生一个可观察的 结果值。每一个用例使用动词短语定义,该短语描述了系 统必须完成的目标 2021年2月6日 第10章面向对象的分析 第22页
2021年2月6日 第10章 面向对象的分析 第22页 10.2.4 确定用例 一个用例(Use Case)描述系统的一项功能,功能被描 述为一组动作序列(场景)的集合。每一个动作序列表示 参与者与系统的一次交互,将为参与者产生一个可观察的 结果值。每一个用例使用动词短语定义,该短语描述了系 统必须完成的目标
10.24确定用例 对用例定义的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个用例描述系统的一项功能,是参与者使用系统来达成目 标时一组相关的成功场景( Scenario)和失败场景的集合。 (2)用例通常是由某个参与者来驱动执行,只有当外部的参与者 与系统交互时,该功能才会发生作用。 (3)用例中,只描述参与者可以看到的系统行为特征。 (4)用例描述的是一个参与者所使用的一项系统级功能,该项功 能应该相对完整。 (5)可观察的结果值是指系统对参与者的动作要做出响应,在经 过若干次交互之后,系统把最终有意义的结果值反馈给参与者。 2021年2月6日 第10章面向对象的分析 第23页
第10章 面向对象的分析 10.2.4 确定用例 对用例定义的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个用例描述系统的一项功能,是参与者使用系统来达成目 标时一组相关的成功场景(Scenario)和失败场景的集合。 (2)用例通常是由某个参与者来驱动执行,只有当外部的参与者 与系统交互时,该功能才会发生作用。 (3)用例中,只描述参与者可以看到的系统行为特征。 (4)用例描述的是一个参与者所使用的一项系统级功能,该项功 能应该相对完整。 (5)可观察的结果值是指系统对参与者的动作要做出响应,在经 过若干次交互之后,系统把最终有意义的结果值反馈给参与者。 2021年2月6日 第23页
10.24确定用例 用例的确定可以从参与者角度出发,识别每类参与者在系统 中要实现的目标,从中抽取用例。 用例可以分为3种不同的级别: 企业级别的目标,如盈利、扩大目标市场等 >用户级别的目标,如取款、在线考试等 >子功能级别的目标,如验证用户身份、记录系统日志等。 识别用例重点要识别的是用户级别用例。 2021年2月6日 第10章面向对象的分析 第24页
第10章 面向对象的分析 10.2.4 确定用例 用例的确定可以从参与者角度出发,识别每类参与者在系统 中要实现的目标,从中抽取用例。 用例可以分为3种不同的级别: ➢ 企业级别的目标,如盈利、扩大目标市场等; ➢ 用户级别的目标,如取款、在线考试等; ➢ 子功能级别的目标,如验证用户身份、记录系统日志等。 识别用例重点要识别的是用户级别用例。 2021年2月6日 第24页
10.24确定用例 用例描述的目标是将用例的功能和应用场景描述清楚,包括 用例在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参与者何时与系统交互;交 互什么内容;所有可能的交互场景等。 对用例的描述,可以用自然语言,也可以采用用户自定义的 语言。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也可以采用面向对象的类图 顺序图、状态图或活动图来做进一步的描述。用例描述模 板参见表101。 2021年2月6日 第10章面向对象的分析 第25页
第10章 面向对象的分析 10.2.4 确定用例 用例描述的目标是将用例的功能和应用场景描述清楚,包括 :用例在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参与者何时与系统交互;交 互什么内容;所有可能的交互场景等。 对用例的描述,可以用自然语言,也可以采用用户自定义的 语言。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也可以采用面向对象的类图 、顺序图、状态图或活动图来做进一步的描述。用例描述模 板参见表10.1。 2021年2月6日 第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