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物理(实现)模型 物理实现模型关注的是系统实现过程的建模,常常用构件图 和部署图表示静态的物理实现模型,用交互图和状态机描述 动态实现模型。 物理实现模型从实现子系统和实现元素(即构件)的角度来 表现系统实现的物理组成。 实现模型与设计模型的映射既可以非常紧密也可以非常松散 ,但最好是保持一对一的映射关系(即一个设计包对应一个 设计子系统,这样可以保证从设计到源代码的可追溯性更容 易些)。 >构件和节点分别是物理实现模型中构件图和部署图的基本组 成部件,可以通过组织类的方式来组织构件,用包将构件分 组,也可以通过描述构件之间的依赖、泛化、关联和实现关 系来组织构件 2021年2月6日 第10章面向对象的分析 第11页
2021年2月6日 第10章 面向对象的分析 第11页 10.1.4 物理(实现)模型 ➢ 物理实现模型关注的是系统实现过程的建模,常常用构件图 和部署图表示静态的物理实现模型,用交互图和状态机描述 动态实现模型。 ➢ 物理实现模型从实现子系统和实现元素(即构件)的角度来 表现系统实现的物理组成。 ➢ 实现模型与设计模型的映射既可以非常紧密也可以非常松散 ,但最好是保持一对一的映射关系(即一个设计包对应一个 设计子系统,这样可以保证从设计到源代码的可追溯性更容 易些)。 ➢ 构件和节点分别是物理实现模型中构件图和部署图的基本组 成部件,可以通过组织类的方式来组织构件,用包将构件分 组,也可以通过描述构件之间的依赖、泛化、关联和实现关 系来组织构件
10154种模型之间的关系 4种模型,分别从4个不同侧面描述所要开发的系统,这4种模 型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使人们对系统的认识更加全面。 对象模型是必须建立的,是核心模型之一,为其他3种模型 奠定了基础; ●用例(功能)模型指明系统应该“做什么”,一般选择用例 图或数据流图来描述,用例模型从用户的角度描述系统功能 ,是整个后续工作的基础,也是测试与验收的依据; 动态模型明确规定什么时候(即在何种状态下接受什么事件 的触发)做什么事情,当问题涉及交互作用和时序(如用户 交互和过程控制)时,动态模型尤为重要; ●物理实现模型通过构件图和部署图描述系统实现和分析设计 中的对应关系 2021年2月6日 第10章面向对象的分析 第12页
2021年2月6日 第10章 面向对象的分析 第12页 10.1.5 4 种模型之间的关系 4 种模型,分别从4 个不同侧面描述所要开发的系统,这4 种模 型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使人们对系统的认识更加全面。 ⚫ 对象模型是必须建立的,是核心模型之一,为其他3 种模型 奠定了基础; ⚫ 用例(功能)模型指明系统应该“做什么”,一般选择用例 图或数据流图来描述,用例模型从用户的角度描述系统功能 ,是整个后续工作的基础,也是测试与验收的依据; ⚫ 动态模型明确规定什么时候(即在何种状态下接受什么事件 的触发)做什么事情,当问题涉及交互作用和时序(如用户 交互和过程控制)时,动态模型尤为重要; ⚫ 物理实现模型通过构件图和部署图描述系统实现和分析设计 中的对应关系;
10154种模型之间的关系 下面扼要地叙述这4种模型之间的关系: (1)针对每个类建立的动态模型,描述类实例的生存周期或运行周期。 (2)状态转换驱使行为发生,这些行为在数据流图中被映射成处理,在用 例图中被映射成用例,它们同时与类图中的服务相对应。 (3)用例(功能)模型中的用例(或处理)对应于对象模型中的类所提供 的服务。 (4)数据流图中的数据存储及数据的源点终点通常是对象模型中的对象。 (5)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往往是对象模型中对象的属性值,也可能是整个 对象。 (6)用例图中的参与者可能是对象模型中的对象。 (7)用例(功能)模型中的用例(或处理)可能产生动态模型中的事件。 (8)对象模型描述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及数据源点终点的结构 (9)物理实现模型中的构件通常对应对象模型中的类。 2021年2月6日 第10章面向对象的分析 第13页
2021年2月6日 第10章 面向对象的分析 第13页 10.1.5 4 种模型之间的关系 下面扼要地叙述这4 种模型之间的关系: (1)针对每个类建立的动态模型,描述类实例的生存周期或运行周期。 (2)状态转换驱使行为发生,这些行为在数据流图中被映射成处理,在用 例图中被映射成用例,它们同时与类图中的服务相对应。 (3)用例(功能)模型中的用例(或处理)对应于对象模型中的类所提供 的服务。 (4)数据流图中的数据存储及数据的源点/终点通常是对象模型中的对象。 (5)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往往是对象模型中对象的属性值,也可能是整个 对象。 (6)用例图中的参与者可能是对象模型中的对象。 (7)用例(功能)模型中的用例(或处理)可能产生动态模型中的事件。 (8)对象模型描述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及数据源点/终点的结构 (9)物理实现模型中的构件通常对应对象模型中的类
102建立用例模型 用例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来描述系统的功能,用例图用于展 示系统将提供什么样的功能,以及用户将如何与系统交互来 使用这些功能。 1021需求分析与用例建模 10.22确定系统范围和系统边界 1023确定参与者 1024确定用例 1025确定用例之间的关系 2021年2月6日 第10章面向对象的分析 第14页
2021年2月6日 第10章 面向对象的分析 第14页 10.2 建立用例模型 用例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来描述系统的功能,用例图用于展 示系统将提供什么样的功能,以及用户将如何与系统交互来 使用这些功能。 10.2.1 需求分析与用例建模 10.2.2 确定系统范围和系统边界 10.2.3 确定参与者 10.2.4 确定用例 10.2.5 确定用例之间的关系
10.21需求分析与用例建模 >建立用例模型的目的是提取和分析足够的需求信 息,该模型应该表达用户需要什么,而不涉及系 统将如何构造和实现的细节。 >用例模型由若干个用例图组成,主要用于需求分 析阶段。 >建立用例模型的过程就是对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 析的过程。建立用例模型的过程包括确定系统范 围和边界、确定参与者、确定用例、确定用例之 间的关系等几个步骤。 2021年2月6日 第10章面向对象的分析 第15页
2021年2月6日 第10章 面向对象的分析 第15页 10.2.1 需求分析与用例建模 ➢ 建立用例模型的目的是提取和分析足够的需求信 息,该模型应该表达用户需要什么,而不涉及系 统将如何构造和实现的细节。 ➢ 用例模型由若干个用例图组成,主要用于需求分 析阶段。 ➢ 建立用例模型的过程就是对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 析的过程。建立用例模型的过程包括确定系统范 围和边界、确定参与者、确定用例、确定用例之 间的关系等几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