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采集水生生物样品 >采集鱼类食性样品时,必须在同一地点采集水生生物样品 (底牺生物、自游生物、浮游生物、周丛生物等)。这些材 料一方面对揭露饵料基础、饵料基础的利用程度、饵料生物 的选择性问题、食饵相互关系等是必须的,另一方面,对取 得饵料生物平均标准重量时也是极为重要的。 16
16 ➢ 采集鱼类食性样品时,必须在同一地点采集水生生物样品 (底牺生物、自游生物、浮游生物、周丛生物等)。这些材 料一方面对揭露饵料基础、饵料基础的利用程度、饵料生物 的选择性问题、食饵相互关系等是必须的,另一方面,对取 得饵料生物平均标准重量时也是极为重要的。 4. 采集水生生物样品
二、胃肠道内含物的处理 >研究胃肠道内含物的主要任务是鉴定食物团的组成和各 种饵料成分的比重。通过这些分析,能够在数量上表示 各种鱼类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和各种不同 地理位置等的食性。 >已固定的鱼(幼鱼、小型鱼)或胃肠,在分析的前一天 必须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中洗去福尔马林,最好更换几 次水。固定的鱼用剪刀或解剖刀把鱼剖开,并用镊子小 心地把肠道取出。胃肠内含物的基本处理方法如下: 17
17 二、胃肠道内含物的处理 ➢ 研究胃肠道内含物的主要任务是鉴定食物团的组成和各 种饵料成分的比重。通过这些分析,能够在数量上表示 各种鱼类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和各种不同 地理位置等的食性。 ➢ 已固定的鱼(幼鱼、小型鱼)或胃肠,在分析的前一天 必须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中洗去福尔马林,最好更换几 次水。固定的鱼用剪刀或解剖刀把鱼剖开,并用镊子小 心地把肠道取出。胃肠内含物的基本处理方法如下:
1,胃肠道长度测量 >胃肠道在解剖之前洗掉内脏的残碎物及油腻,然后测量 肠道的长度,这样做一是为了得到肠道的长度对鱼体长 度之比,二是为了确定所研究的肠道是否完整或者仅是 其中的一部分。测量肠道的长度时,应该避免把肠道拉 长,因为肠壁有弹性,拉得过紧,会得出比实际长度要 大的数字。 18
18 1.胃肠道长度测量 ➢ 胃肠道在解剖之前洗掉内脏的残碎物及油腻,然后测量 肠道的长度,这样做一是为了得到肠道的长度对鱼体长 度之比,二是为了确定所研究的肠道是否完整或者仅是 其中的一部分。测量肠道的长度时,应该避免把肠道拉 长,因为肠壁有弹性,拉得过紧,会得出比实际长度要 大的数字
2.食物团称重 >胃和肠的内容物要分别进行称重。用刮刀或解剖刀取出每 段中的内含物,根据食物团的多少放于盘、培养皿或表 面玻璃上。仔幼鱼胃肠道的内含物最好置于载玻片上,在 放大镜下用弯形针或昆虫针,将内含物挤出。胃和肠内的 食物团置于滤纸上将水分吸掉,直到滤纸上不再留有稍为 明显的水分痕迹,然后在药用天平或扭力天平上称其重量, 这就是食物团的实际重量。 >有些鱼类固定后,在肠道内除食物之外,经常还有一些固 定了的粘液。在称量食物团之前,必须除去这些物质。但 实际操作时,有时会感到困难,有些食物与粘液粘在一起, 可用25一30%浓度的苛性钾或苛性钠溶液处理食物团。或 用目力估计粘液占整个食物的团百分数,然后从肠道内含 物总重量中扣除其占有的体积重量。 19
19 2.食物团称重 ➢ 胃和肠的内容物要分别进行称重。用刮刀或解剖刀取出每 一段中的内含物,根据食物团的多少放于盘、培养皿或表 面玻璃上。仔幼鱼胃肠道的内含物最好置于载玻片上,在 放大镜下用弯形针或昆虫针,将内含物挤出。胃和肠内的 食物团置于滤纸上将水分吸掉,直到滤纸上不再留有稍为 明显的水分痕迹,然后在药用天平或扭力天平上称其重量, 这就是食物团的实际重量。 ➢ 有些鱼类固定后,在肠道内除食物之外,经常还有一些固 定了的粘液。在称量食物团之前,必须除去这些物质。但 实际操作时,有时会感到困难,有些食物与粘液粘在一起, 可用25—30%浓度的苛性钾或苛性钠溶液处理食物团。或 用目力估计粘液占整个食物的团百分数,然后从肠道内含 物总重量中扣除其占有的体积重量
3,饵料消化程度的测定 >消化道内含物称重之后,置样品于解剖镜下进行观察,首先按 下列情况测定消化道各段食物的消化程度: (1)饵料生物完整,没有任何破损的迹象。 (2)饵料生物稍微消化,还完全可能作种的鉴定和计数。 (3)饵料生物被消化了一半,生物体已有部分破损,但还 可以根据剩下部分鉴定其种属和计数。 (4)生物体已被剧烈地消化以至完全破损,但根据其身体 某些部分(骨、眼、肢、尾支、介壳、耳石等等)尚可鉴定 出它的种属。 (5)完全不能鉴定的物质
3.饵料消化程度的测定 ➢ 消化道内含物称重之后,置样品于解剖镜下进行观察,首先按 下列情况测定消化道各段食物的消化程度: (1)饵料生物完整,没有任何破损的迹象。 (2)饵料生物稍微消化,还完全可能作种的鉴定和计数。 (3)饵料生物被消化了一半,生物体已有部分破损,但还 可以根据剩下部分鉴定其种属和计数。 (4)生物体已被剧烈地消化以至完全破损,但根据其身体 某些部分(骨、眼、肢、尾支、介壳、耳石等等)尚可鉴定 出它的种属。 (5)完全不能鉴定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