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休液是指 2.内环境是指 3.血液中降去血细胞的液体部分是 4.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珠蛋白 D.血红蛋白 E.纤维蛋白原 5.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6.与血液凝固有关的蛋白质是 7.与免疫功能有关的蛋白质是 8.血浆与血清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 A.增快 B.减慢 C.在正常范围内变动 D.先不变后增快E.先不变后减慢 9.将血沉快的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的人的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 10.将血沉正常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快的人的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 A.血浆胶体渗透压 B.血浆晶体渗透压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组织液静水压 E.血液静水压 11.影响血管内、外水平衡的主要是 12.影响细胞内、外水分正常分布扩要是 A.cAMP B.cGMP C.ATP D.ADP E.mRNA 13.供红细胞膜上钠泵活动的能量物质为 第36页共224页 36
第 36 页 共 224 页 36 1.休液是指 2.内环境是指 3.血液中降去血细胞的液体部分是 4.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珠蛋白 D.血红蛋白 E.纤维蛋白原 5.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6.与血液凝固有关的蛋白质是 7.与免疫功能有关的蛋白质是 8.血浆与血清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 A.增快 B.减慢 C.在正常范围内变动 D.先不变后增快 E.先不变后减慢 9.将血沉快的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的人的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 10.将血沉正常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快的人的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 A.血浆胶体渗透压 B.血浆晶体渗透压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组织液静水压 E.血液静水压 11.影响血管内、外水平衡的主要是 12.影响细胞内、外水分正常分布扩要是 A.cAMP B.cGMP C.ATP D.ADP E.mRNA 13.供红细胞膜上钠泵活动的能量物质为
14.血小板聚集活动中释放的物质为 A.溶血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B型红细胞性贫血 15.内因子缺乏将患 16.维生素B12缺乏将导致 17.叶酸缺乏将导致 18.人体长期慢性失血后出现的贫血为 19.骨髓受到X射线损害、引起的贫血为 20.血红蛋白的B链合成障碍将发生 A.Na2HPO4/NaH2PO4 B.K2HPO/KH>PO C.NaHCO:/H2CO; D.KHb/HHb E.Na-P/P.(蛋白质) 21.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为 22.红细胞内的主要缓冲对为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单核-巨噬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23.执行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24.执行体液免疫功能的是 25.能释放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的是 26.具有活跃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并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功能是 A.因子Ⅲ B.因子IV C.因子Ⅷ 第37页共224页 37
第 37 页 共 224 页 37 14.血小板聚集活动中释放的物质为 A.溶血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β型红细胞性贫血 15.内因子缺乏将患 16.维生素 B12缺乏将导致 17.叶酸缺乏将导致 18.人体长期慢性失血后出现的贫血为 19.骨髓受到 X 射线损害、引起的贫血为 20.血红蛋白的β链合成障碍将发生 A.Na2HPO4/NaH2PO4 B.K2HPO4/KH2PO4 C.NaHCO3/H2CO3 D.KHb/HHb E.Na-Pr/Pr(蛋白质) 21.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为 22.红细胞内的主要缓冲对为 A.T 淋巴细胞 B.B 淋巴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单核-巨噬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23.执行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24.执行体液免疫功能的是 25.能释放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的是 26.具有活跃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并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功能是 A.因子Ⅲ B.因子Ⅳ C.因子Ⅷ
D.因子W E.因子XⅫ 27.启动内源性凝血,是由于激活了 28.启动外源性凝血的是 29.参与凝血步骤最多的是 30.体外抗凝血使用草酸盐的目的是除去 31.甲型血友病是由于血中缺乏 32.乙型血友病是由于血中缺乏 A.抑制凝血酶原形成 B.促使纤维蛋白分解 C.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D.与凝血酶结合成复合物,使凝血酶失活 E.与抗凝血酶Ⅲ等结合,使之活性增强 33.抗凝血酶Ⅲ的主要作用是 34.肝素的主要作用是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E.以上都不是 35.血清中既有抗A凝集素又有抗B凝集素的血型是 36.血浆中即无抗A凝集素又有抗B凝集素的血型是 37.血浆中只有抗A凝集的血型是 38.血浆中只有抗B凝集素的血型是 39.己知供血者血型为A型,交叉配血试验中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受血者的血型为 【C型慈】 第38页共224页 38
第 38 页 共 224 页 38 D.因子Ⅶ E.因子Ⅻ 27.启动内源性凝血,是由于激活了 28.启动外源性凝血的是 29.参与凝血步骤最多的是 30.体外抗凝血使用草酸盐的目的是除去 31.甲型血友病是由于血中缺乏 32.乙型血友病是由于血中缺乏 A.抑制凝血酶原形成 B.促使纤维蛋白分解 C.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D.与凝血酶结合成复合物,使凝血酶失活 E.与抗凝血酶Ⅲ等结合,使之活性增强 33.抗凝血酶Ⅲ的主要作用是 34.肝素的主要作用是 A.A 型 B.B 型 C.AB 型 D.O 型 E.以上都不是 35.血清中既有抗 A 凝集素又有抗 B 凝集素的血型是 36.血浆中即无抗 A 凝集素又有抗 B 凝集素的血型是 37.血浆中只有抗 A 凝集的血型是 38.血浆中只有抗 B 凝集素的血型是 39.已知供血者血型为 A 型,交叉配血试验中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受血者的血型为 【C 型题】
A.等渗溶液 B.等张溶液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0.85%质量浓度NaC1属于 2.2.0%质量浓度NaCl属于 3.1.9%质量浓度尿素属于 A.血栓素A2 B.前列环素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4.有很强的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缩血管作用的是 5.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舒血管作用的是 A.松软的止血栓 B.牢固的止血栓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6.血小板聚集形成 7.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可形成 8.红细胞聚集形成 【X型题】 1.血液的生理功能有 A.运输功能 B.防御功能 C.缓冲功能 D参与凝血和生理止血 E.维持内环境稳态 2.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有 A.运输功能 B.营养功能 C.调节酸碱平衡 D.凝血及防卫功能E.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3.血浆的总渗透压 第39页共224页 39
第 39 页 共 224 页 39 A.等渗溶液 B.等张溶液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0.85%质量浓度 NaCl 属于 2.2.0%质量浓度 NaCl 属于 3.1.9%质量浓度尿素属于 A.血栓素 A2 B.前列环素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4.有很强的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缩血管作用的是 5.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舒血管作用的是 A.松软的止血栓 B.牢固的止血栓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6.血小板聚集形成 7.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可形成 8.红细胞聚集形成 【X 型题】 1.血液的生理功能有 A.运输功能 B.防御功能 C.缓冲功能 D 参与凝血和生理止血 E.维持内环境稳态 2.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有 A.运输功能 B.营养功能 C.调节酸碱平衡 D.凝血及防卫功能 E.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3.血浆的总渗透压
A.大约为7个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325Pa) B.主要由Na+和CI所形成 C.与0.85%NaC1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D.与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E.可维持毛细血管内外的水平衡 4.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 A.血容量增加 B.有效滤过压增大 C.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D.组织液生成增多 E.水分回流入血减少 5.红细胞的生理特性有 A.细胞膜选择通透性 B.可塑变形性 C.悬浮稳定性 D.渗透脆性 E.与O2结合的可逆性 6.影响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因素有 A.红细胞内的粘度 B.红细胞膜的弹性 C.与O2结合与否 D.与CO2结合与否 E.表面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7.影响血沉的因素有 A,血浆球蛋白含量 B.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C.血浆白蛋白含量 D.血浆胆固醇的含量 E.血浆卵磷脂的含量 8.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有 第40页共224页 40
第 40 页 共 224 页 40 A.大约为 7 个大气压(1 标准大气压=101325Pa) B.主要由 Na +和 Cl -所形成 C.与 0.85%NaCl 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D.与 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E.可维持毛细血管内外的水平衡 4.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 A.血容量增加 B.有效滤过压增大 C.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D.组织液生成增多 E.水分回流入血减少 5.红细胞的生理特性有 A.细胞膜选择通透性 B.可塑变形性 C.悬浮稳定性 D.渗透脆性 E.与 O2结合的可逆性 6.影响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因素有 A.红细胞内的粘度 B.红细胞膜的弹性 C.与 O2结合与否 D.与 CO2结合与否 E.表面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7.影响血沉的因素有 A.血浆球蛋白含量 B.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C.血浆白蛋白含量 D.血浆胆固醇的含量 E.血浆卵磷脂的含量 8.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