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有电紧张性扩布 D.无不应期 E.其大小与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的量成比例 25.动作电位的特点有 A.瞬时性 B.极化倒转 C.不衰减性扩布 D.“全或无”现象 E.脉冲式,相互之间不融合 26.神经递质释放的原理是 A.通过出胞作用 B.需要消耗能量 C.需要Ca2参与 D.需要Mg参与 E.通常呈量子式释放 27.运动终板的特性有 A.一个肌细胞只有一个终板 B.终板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C.终板只有化学门控通道 D.终板只能产生局部兴奋 E.对乙酰胆碱敏感,对电刺激不敏感 28.Ca“促进递质释放的机制是 A.降低轴浆粘滞度 B.抑制递质降解 C,中和细胞内膜表面负电荷 D.促进递质合成 E.促进囊泡向突触前膜移动 29.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原则是 A.粗肌丝缩短 B.细肌丝缩短 C.粗肌丝向细肌丝中央滑行 D.肌小节缩短 E.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央滑行 30.兴奋-收缩偶联的主要步骤是 第26页共224页 26
第 26 页 共 224 页 26 C.有电紧张性扩布 D.无不应期 E.其大小与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的量成比例 25.动作电位的特点有 A.瞬时性 B.极化倒转 C.不衰减性扩布 D.“全或无”现象 E.脉冲式,相互之间不融合 26.神经递质释放的原理是 A.通过出胞作用 B.需要消耗能量 C.需要 Ca 2+参与 D.需要 Mg 2+参与 E.通常呈量子式释放 27.运动终板的特性有 A.一个肌细胞只有一个终板 B.终板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C.终板只有化学门控通道 D.终板只能产生局部兴奋 E.对乙酰胆碱敏感,对电刺激不敏感 28.Ca 2+促进递质释放的机制是 A.降低轴浆粘滞度 B.抑制递质降解 C.中和细胞内膜表面负电荷 D.促进递质合成 E.促进囊泡向突触前膜移动 29.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原则是 A.粗肌丝缩短 B.细肌丝缩短 C.粗肌丝向细肌丝中央滑行 D.肌小节缩短 E.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央滑行 30.兴奋-收缩偶联的主要步骤是
A.兴奋通过横管传入细胞深处 B.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 C.肌浆网对Ca"的储存、释放和再聚集 D.原肌凝蛋白转变为肌凝蛋白 E.肌钙蛋白转变为肌纤蛋白 31.能使肌肉收缩幅度增大的因素有: A.增大刺激强度 B.最适前负荷 C.前负荷增至最大 D.后负荷增至最大 E.加快刺激频率 32.能提高骨骼肌收缩能力的因素有 A.Ca2 B.肾上腺素 C.酸中毒 D.咖啡因 E.缺氧 33.下列中有关强直收缩的叙述,正确的有 A.动作电位不发生融合 B.心脏不产生强直收缩 C.是体内骨骼肌的主要收缩方式D.产生的张力比收缩的大 E.刺激频率越快,越容易产生强直收缩 34.内脏平滑肌的特性有 A.不含肌钙蛋白 B.有自律性 C.对电刺激不敏感 D.静息电位不稳定 E.支配平滑肌的外来神经有曲张体 35.Ca的生理功能有 A.参与兴奋-收缩偶联 B.参与递质的释放 C.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D.参与血液凝固 第27页共224页 27
第 27 页 共 224 页 27 A.兴奋通过横管传入细胞深处 B.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 C.肌浆网对 Ca 2+的储存、释放和再聚集 D.原肌凝蛋白转变为肌凝蛋白 E.肌钙蛋白转变为肌纤蛋白 31.能使肌肉收缩幅度增大的因素有: A.增大刺激强度 B.最适前负荷 C.前负荷增至最大 D.后负荷增至最大 E.加快刺激频率 32.能提高骨骼肌收缩能力的因素有 A.Ca 2+ B.肾上腺素 C.酸中毒 D.咖啡因 E.缺氧 33.下列中有关强直收缩的叙述,正确的有 A.动作电位不发生融合 B.心脏不产生强直收缩 C.是体内骨骼肌的主要收缩方式 D.产生的张力比收缩的大 E.刺激频率越快,越容易产生强直收缩 34.内脏平滑肌的特性有 A.不含肌钙蛋白 B.有自律性 C.对电刺激不敏感 D.静息电位不稳定 E.支配平滑肌的外来神经有曲张体 35.Ca 2+的生理功能有 A.参与兴奋-收缩偶联 B.参与递质的释放 C.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D.参与血液凝固
E.参与心肌、平滑肌细胞的电活动 四、名相解常 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3.主动转动(active transport) 4.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 active transport) 5.钠-钾泵(Na'-K'pump) 6.跨膜信号转导(transmembrane signal transduction) 7.G-蛋白(G-protein) 8.兴奋性(excitability) 9.受体(receptor) 10.阈值(threshold) 1l.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l2.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l3.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14.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15.局部兴奋(1 ocal excitation) l6.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 17.兴奋-收缩偶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18.前负荷(preload) 19.后负荷(afterload) 20.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 第28页共224页 28
第 28 页 共 224 页 28 E.参与心肌、平滑肌细胞的电活动 四、名词解释 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3.主动转动(active transport) 4.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 active transport) 5.钠-钾泵(Na +-K +pump) 6.跨膜信号转导(transmembrane signal transduction) 7.G-蛋白(G-protein) 8.兴奋性(excitability) 9.受体(receptor) 10.阈值(threshold) 11.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12.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13.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14.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15.局部兴奋(local excitation) 16.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 17.兴奋-收缩偶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18.前负荷(preload) 19.后负荷(afterload) 20.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
21.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22.肌肉收缩能力(contractility) 23.“全或无”现象(“all of none”phenomenon) 24.横桥周期(cross-bridge cycling) 25.微终板电位(miniature endplate potential) 五、府答题 1.试述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及特点。 2.简述钠-钾泵的生理意义。 3.试述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 7.试述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8.简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机制。 9.试比较局部反应与动作电位的特点。 10.试述神经纤维产生一次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机理。 11.试述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过程。 12.试比较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与传递的特点。 13.试述影响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因素。 14.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过程。 15.试比较单收缩与复合收缩的特点及意义。 16.试述电压门控钠通道的特点及电生理学意义。 第三章 血液 一、埃空题 第29页共224页 29
第 29 页 共 224 页 29 21.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22.肌肉收缩能力(contractility) 23.“全或无”现象(“all of none”phenomenon) 24.横桥周期(cross-bridge cycling) 25.微终板电位(miniature endplate potential) 五、问答题 1.试述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及特点。 2.简述钠-钾泵的生理意义。 3.试述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 7.试述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8.简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机制。 9.试比较局部反应与动作电位的特点。 10.试述神经纤维产生一次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机理。 11.试述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过程。 12.试比较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与传递的特点。 13.试述影响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因素。 14.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过程。 15.试比较单收缩与复合收缩的特点及意义。 16.试述电压门控钠通道的特点及电生理学意义。 第三章 血 液 一、填空题
1.体液约占体重的①%,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 %,血浆约占体重的④ %。 2.血浆的渗透压大约与① %葡萄糖或☑ %氯化钠溶液相等。当血浆渗透压 明显降低时,进入红细胞内的水分③ 一,致使红细胞④ ,这种现象称为渗 透性可 3.用盐析法可将身边浆蛋白分为① 和③ 三大类。其中含量最多的 是④ ,它是构成血浆⑤ 渗透压的主要成分,⑤ 是防御功能的重要 组成部分,⑦ 则参与血液凝固。 4.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① 它取决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 的比值,正 常值为③ 5.造血过程可分为心 阶段、② 阶段和③ 阶段等三个阶段。 6.红细胞的功能是心 和2 生成细胞所需的原料主要有③ ④ 、 百 和⑤ 7.白细胞可分为① ⑤ ④ 和⑤ 等五类。 8.正常成人血小板的数量是① 当血小板数减少到② 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9.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称为① 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以@ 统一命 名。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⑤ ④ 和⑤ 。 按始动凝血的因子 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可分为回 性凝血和⑦ 性凝血两条途径。 10.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① 抗凝系统和② 抗凝系统分类。 11.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心」 、 和④ 12.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① 型、② 型、G 型和④ 型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⑤ 和⑤ 两种血型。 二、判寄放情题 1.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的多少有关,而与溶质的化学性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无关。 第30页共224页 30
第 30 页 共 224 页 30 1.体液约占体重的○1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2 %,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 ○3 %,血浆约占体重的○4 %。 2.血浆的渗透压大约与○1 %葡萄糖或○2 %氯化钠溶液相等。当血浆渗透压 明显降低时,进入红细胞内的水分○3 ,致使红细胞○4 ,这种现象称为渗 透性○5 。 3.用盐析法可将身边浆蛋白分为○1 、○2 和○3 三大类。其中含量最多的 是○4 ,它是构成血浆○5 渗透压的主要成分,○6 是防御功能的重要 组成部分,○7 则参与血液凝固。 4.正常人血浆的 pH 值为○1 ,它取决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2 的比值,正 常值为○3 。 5.造血过程可分为○1 阶段、○2 阶段和○3 阶段等三个阶段。 6.红细胞的功能是○1 和○2 。生成细胞所需的原料主要有○3 、 ○4 、○5 和○6 。 7.白细胞可分为○1 、○2 、○3 、○4 和○5 等五类。 8.正常成人血小板的数量是○1 ,当血小板数减少到○2 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9.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称为○1 。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以○2 统一命 名。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3 、○4 和○5 。按始动凝血的因子 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可分为○6 性凝血和○7 性凝血两条途径。 10.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1 抗凝系统和○2 抗凝系统分类。 11.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1 、○2 、○3 和○4 。 12.ABO 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1 型、○2 型、○3 型和○4 型四种血型;Rh 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5 和○6 两种血型。 二、判断改错题 1.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的多少有关,而与溶质的化学性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