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2突触前抑制 60…… o..i 5 ms.. 65 70 轴2-轴1胞3串联突触。 (1)结构基础 (2)概念通过改变突触前膜轴突2(中间神经元 (轴1)电位使突触后N元兴奋 性降低的抑制称为突触前抑 制 ) 轴突3 意义减少或排除干扰 轴突1 信息的传入,使感觉功能实验A刺激轴突时,胞产生 更为精细。 10mV的EPSP 实验B先刺激轴突2,再刺激轴 (4机制(见下页) 突时,胞3产生5mV的EPSP
2.突触前抑制 实验A 刺激轴突1时,胞3产生 10mV的EPSP; 实验B 先刺激轴突2,再刺激轴 突1时,胞3产生5mV的EPSP。 ⑴结构基础 轴2-轴1-胞3串联突触。 ⑵概念 通过改变突触前膜 (轴1)电位使突触后N元兴奋 性降低的抑制称为突触前抑 制。 ⑷机制 (见下页) ⑶意义 减少或排除干扰 信息的传入,使感觉功能 更为精细
(4机制刺激轴2 In 60 5 ms 轴兴奋释放递质(GABA) 70 轴部分去极化(C导 在此基础上再刺激F 轴突2(中间神经元) ∞1 轴1产生AP幅度 轴1Ca2+丙流量口 神经元”轴突3 轴释放递质量↓ 轴突1 胞3EPSP幅度↓ 特征去极化抑制 胞3不易总和达到同电位而兴奋=胞3抑制
⑷机制 先刺激轴2 轴2兴奋释放递质(GABA) 轴1部分去极化(Cl-电导↑) 在此基础上再刺激轴1 轴1产生AP幅度↓ 轴1 Ca2+内流量↓ 轴1释放递质量↓ 胞3EPSP幅度↓ 胞3不易总和达到阈电位而兴奋 = 胞3抑制 特征 去极化抑制
(二)突触的易化 1概念易化是指某些生理过程变得容易。 2表现 突触后易化=EPSP 突触前易化=在与突触前抑制同样的结构 基础上,由于到达轴的AP时程延长,Ca2+ 通道开放时间增加,胞3产生得EPSP变大
(二)突触的易化 1.概念 易化是指某些生理过程变得容易。 2.表现 突触后易化=EPSP 突触前易化=在与突触前抑制同样的结构 基础上,由于到达轴1的AP时程延长,Ca2+ 通道开放时间增加,胞3产生得EPSP变大
(三)突触的可塑性 1.概念指突触传递功能可发生较长时程的增强或减弱 2表现 强直后增强=强直刺激→突触前膜内Ca2+积累→持续释 放递质→突触后电位增强。 习惯化=重复刺激时,突触对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或消失 敏感化与习惯化相反 长时程增强(LTP)=短时间内快速重复刺激后,突触后N元 产生一种快速形成的和持续性的突触后 电位增强(持续时间大于强直后增强)。 长时程抑制(LTD)=与LTP相反
(三)突触的可塑性 1.概念 指突触传递功能可发生较长时程的增强或减弱 2.表现 强直后增强=强直刺激→突触前膜内Ca2+积累→持续释 放递质→突触后电位增强。 习惯化=重复刺激时,突触对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或消失 敏感化=与习惯化相反 长时程增强(LTP)=短时间内快速重复刺激后,突触后N元 产生一种快速形成的和持续性的突触后 电位增强(持续时间大于强直后增强)。 长时程抑制(LTD)=与LTP相反
四、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 (一)中枢神经递质 1.神经递质的标准 (1)神经元内有合成神经递质的物质及酶系统。 2)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冲动到达时能释放入突触间隙 ()能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特定的生理作用。 (4)存在能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其它环节(如重摄取)。 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递质的作用。 2.神经递质的共存 以往一N元只能释放一种递质=Dale′s原则。 近来一N元内可存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递质=共存
四、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 (一)中枢神经递质 1.神经递质的标准 以往 一N元只能释放一种递质=Dale’s原则。 近来 一N元内可存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递质=共存。 2.神经递质的共存 ⑴ 神经元内有合成神经递质的物质及酶系统。 ⑵ 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冲动到达时能释放入突触间隙。 ⑶ 能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特定的生理作用。 ⑷ 存在能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其它环节(如重摄取)。 ⑸ 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递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