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凄惨:凄凉悲惨。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酷似:极像 、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 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 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 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 的感情?(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 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 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1.研讨练习三。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4.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 掺(chan1) 脊(ji1)背 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 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 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 1923 年,1940 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 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 的感情?(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 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 20 世纪 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4.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胡髭(zi1)长髯(ran2)鬈(quan2)发黝(you3)黑滞(zhi4)留愚 钝(dun4)禁锢(gu4)轩(xuan1)昂犀(xi1)利侏儒(ru2)酒肆(si4)尴尬( ganga4) 锃(zeng4)亮甲胄(zhou4)粲(can4)然盎(ang4)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滞留:停留不动。愚钝:愚笨:不伶俐。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酒肆:酒馆。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 出。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二、导人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 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 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 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 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通过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表,怎样揭示他的内心世界?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四、学习课文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 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如: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 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 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这样描绘的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 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 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
!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胡髭(zi1) 长髯(ran2)鬈(quan2)发黝(you3)黑滞(zhi4)留 愚 钝(dun4)禁锢(gu4) 轩(xuan1)昂犀(xi1)利 侏儒(ru2) 酒肆(si4) 尴尬(gan1ga4) 锃(zeng4)亮甲胄(zhou4)粲(can4)然 盎(ang4)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滞留:停留不动。愚钝:愚笨;不伶俐。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酒肆:酒馆。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 出。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二、导人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 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 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 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 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通过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表,怎样揭示他的内心世界?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四、学习课文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 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如: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 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 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这样描绘的: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 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 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
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 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二)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 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 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 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五、小结体会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 六、布置作业1.研讨与练习一。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辨字组词。 滞()钝()锢( 尴()带( 纯()涸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you3()黑xuan1()昂xi1()利侏ru2 chi4()热can4()然长ran2()han4()首低眉 maO4()无垠an4()然失色 改正错别字 粗制烂造鹤立鸡群正经危坐诚皇诚恐无可置凝郁郁寡欢引人注目藏污纳沟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 听写黝黑、禁锢、尴尬、炽热、轩昂、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广袤无垠 介绍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了解他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班上交流。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 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 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 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 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 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 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 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 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 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 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 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 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二)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 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 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 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五、小结体会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辨字组词。 滞( ) 钝( ) 锢( ) 尴( )带( ) 纯( ) 涸( ) 滥( )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you3( )黑xuan1( )昂 xi1( )利 侏ru2( ) 酒 si4( ) chi4( )热 can4( )然 长 ran2( )han4( )首低眉 广 mao4( )无垠 an4( )然失色 三、改正错别字。 粗制烂造 鹤立鸡群 正经危坐 诚皇诚恐 无可置凝 郁郁寡欢 引人注目 藏污纳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黝黑、禁锢、尴尬、炽热、轩昂、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广袤无垠。 二、介绍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了解他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班上交流。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 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 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 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 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 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 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 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争与和平》 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 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 19 世纪最初 15 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 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 1812 年俄国人民反 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 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 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 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 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托尔斯泰人格的美及他的形象宏伟,品格感人。 三、探究活动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 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 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竞幸福还是 不幸? 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发表独特的看法 四、拓展训练 教师向学生推荐罗曼·罗兰《名人传》一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 生,理解伟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小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 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 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 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六、布置作业1.研讨与练习二。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5.再塑生命海伦·凯勒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 果时。 教学过程 、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搓捻( col nian3)繁衍(yan3)迁徙(xi3)觅食(mi)惭愧(kui4) 譬如(pi4)栖息(qi1)小憩(qi4)遨游(ao2)花团锦簇(cu4)冥思遐想(xia2) 2.解释下列词语。 企盼:盼望。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迁徙:迁移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 ☆《娜·卡列尼娜》 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 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 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 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 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托尔斯泰人格的美及他的形象宏伟,品格感人。 三、探究活动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 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 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 不幸? 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发表独特的看法。 四、拓展训练 教师向学生推荐罗曼·罗兰《名人传》一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 一生,理解伟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小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 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 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 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5.再塑生命 海伦·凯勒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搓捻(cuo1 nian3) 繁衍(yan3) 迁徙(xi3)觅食(mi) 惭愧(kui4) 譬如(pi4)栖息(qi1) 小憩(qi4) 遨游(ao2)花团锦簇(cu4) 冥思遐想(xia2) 2.解释下列词语。 企盼:盼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导人 同学们,你们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后,对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 的革命斗争中致残以后,又能写出鼓舞了数代人的名著而感慨不已。你们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 美国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伦·凯勒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海伦·凯勒的风貌,投影显示作者事迹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 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 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 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英文名著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 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 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四、学习课文 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 明确:第1题,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伦·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 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她站在台阶上等待。后来,“ 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 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一一安妮·莎莉文老师。 第2题,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 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 子”(cup)以及“坐”(sit)、“站”( stand)、“行”(walk)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 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 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第3题,莎莉文老师把我带到大自然中,运用我的触觉、嗅觉,以及学到的词汇,让我在 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有一次,莎莉文老师让我坐在树上等候她回去取午餐,突然天气变化 暴风雨来临,在最危急的时刻,老师来了,扶我下来。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大自然不总是对人微 笑,给人仁慈。 第4题,莎莉文老师用的是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和对各种不同事物的对比,使海伦 从中去感受。如:“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 个字。…‘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这时,我突然
!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二、导人 同学们,你们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后,对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 的革命斗争中致残以后,又能写出鼓舞了数代人的名著而感慨不已。你们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 美国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伦·凯勒。 ‘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海伦·凯勒的风貌,投影显示作者事迹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 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 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 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 1904 年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 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英文名著。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 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 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四、学习课文 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 明确: 第 l 题,1887 年 3 月 3 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伦·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 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她站在台阶上等待。后来,“一 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 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第 2 题,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 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 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 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 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第 3 题,莎莉文老师把我带到大自然中,运用我的触觉、嗅觉,以及学到的词汇,让我在 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有一次,莎莉文老师让我坐在树上等候她回去取午餐,突然天气变化, 暴风雨来临,在最危急的时刻,老师来了,扶我下来。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大自然不总是对人微 笑,给人仁慈。 第 4 题,莎莉文老师用的是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和对各种不同事物的对比,使海伦 从中去感受。如:“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 个字。…‘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这时,我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