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吸湿水 定义:干燥土粒从空气(土壤、大气)中吸附的气态水 机制:表面能(表面分子引力:>31×105Pa) 水分常数 最大吸湿量:干土在近于水汽饱和的大气中吸附水汽, 并在土粒表面凝结成液态水的数量
1、土壤吸湿水 最大吸湿量:干土在近于水汽饱和的大气中吸附水汽, 并在土粒表面凝结成液态水的数量。 定义:干燥土粒从空气(土壤、大气)中吸附的气态水 机制:表面能(表面分子引力: >31 × 105 Pa) 水分常数
特点 ①它所受土粒表面的吸附力很强,故具有固态水的性质, 不能流动; ②比重很大(约1.5g/cm),无溶解能力,冰点下降-7.8℃; ③因为它所受的吸力远大于植物根的吸水力(平均为 1520kPa),植物无法吸收利用,属于土壤水中的无效水, 对生产的直接意义不大。 可帮助分析土壤水的有效性,一般土壤中无效水总量约 为最大吸湿量的1.5~2.0倍
它所受土粒表面的吸附力很强,故具有固态水的性质, 不能流动; 比重很大(约1.5g/cm3 ),无溶解能力,冰点下降 -7.8℃; 因为它所受的吸力远大于植物根的吸水力(平均为 1520kPa), 植物无法吸收利用,属于土壤水中的无效水, 对生产的直接意义不大。 可帮助分析土壤水的有效性,一般土壤中无效水总量约 为最大吸湿量的1.5~2.0倍。 特点
2、土壤膜状水 定义:土壤颗粒借助吸附力吸附在吸湿水外围的连 续液态水膜称为土壤膜状水 机制:表面能(表面分子引力:625-31×105Pa) 膜状水示意图
2、土壤膜状水 定义:土壤颗粒借助吸附力吸附在吸湿水外围的连 续液态水膜称为土壤膜状水 机制:表面能(表面分子引力: 6.25-31 × 105 Pa ) 膜状水示意图
特点 ①膜状水比吸湿水所受的吸附力小得多,它具有液态水的 性质,可以移动,但因粘滞度较大,其移动速率非常慢。 一 般是由水膜厚处向水膜薄处移动,如图所示(0.2 0.4mm/hd=1.25)。 膜状水移动示意图
膜状水比吸湿水所受的吸附力小得多,它具有液态水的 性质,可以移动,但因粘滞度较大,其移动速率非常慢。 一般是由水膜厚处向水膜薄处移动,如图所示(0.2- 0.4mm/h d=1.25) 。 特点 膜状水移动示意图
②部分有效 膜状水的内层水,植物根无法吸收利用,为无效水, 而它的外层水,植物可以吸收利用,但数量极为有限。 水分常数 ①土壤最大分子持水量:土壤膜状水达到最大值时 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吸湿量的2~4倍)。 ②凋萎蔫系数:当植物因根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 壤含水量 (萎蔫点,最大吸湿量的1.5~2.0倍、15-16×105Pa)
部分有效 膜状水的内层水,植物根无法吸收利用,为无效水, 而它的外层水,植物可以吸收利用,但数量极为有限。 水分常数 土壤最大分子持水量:土壤膜状水达到最大值时 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吸湿量的2~4倍)。 凋萎蔫系数:当植物因根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 壤含水量 (萎蔫点,最大吸湿量的1.5~2.0倍、15-16 × 105 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