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1.2.1分组交换的产生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背景 ■是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时期的产物。 ■6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领导的远景研究规划局 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f 出要研制一种生存性( survivability)很强的网络。 ■传统的电路交换( circuit switching)的电信网有 个缺点:正在通信的电路中有一个交换机或有 条链路被炸毁,则整个通信电路就要中断。 ■如要改用其他迂回电路,必须重新拔号建立连接。 这将要延误一些时间
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1.2.1 分组交换的产生 ◼ 是 20 世纪 60 年代美苏冷战时期的产物。 ◼ 60 年代初,美国国防部领导的远景研究规划局 ARPA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提 出要研制一种生存性(survivability)很强的网络。 ◼ 传统的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的电信网有一 个缺点:正在通信的电路中有一个交换机或有一 条链路被炸毁,则整个通信电路就要中断。 ◼ 如要改用其他迂回电路,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 这将要延误一些时间。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背景
新型网络的基本特点 网络用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而不是为了 打电话。 网络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不局限于单 类型的计算机。 所有的网络结点都同等重要,因而大大提高网 络的生存性 计算机在进行通信时,必须有冗余的路由 网络的结构应当尽可能地简单,同时还能够非 常可靠地传送数据
新型网络的基本特点 ◼ 网络用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而不是为了 打电话。 ◼ 网络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不局限于单 一类型的计算机。 ◼ 所有的网络结点都同等重要,因而大大提高网 络的生存性。 ◼ 计算机在进行通信时,必须有冗余的路由。 ◼ 网络的结构应当尽可能地简单,同时还能够非 常可靠地传送数据
请注意名词“结点” “结点”的英文名词是node 虽然nde有时也可译为“节点”,但这 是指像天线上的驻波的节点,这种节点 很像竹竿上的“节”。 在网络中的node的标准译名是“结点” 而不是“节点
请注意名词“结点” ◼ “结点”的英文名词是 node。 ◼ 虽然 node 有时也可译为“节点”,但这 是指像天线上的驻波的节点,这种节点 很像竹竿上的“节”。 ◼ 在网络中的 node 的标准译名是“结点” 而不是“节点
回顾一下电路交换的特点 ■两部电话机只需要用一对电线就能够互 相连接起来
回顾一下电路交换的特点 ◼ 两部电话机只需要用一对电线就能够互 相连接起来。
更多的电话机互相连通 5部电话机两两相连,需10对电线。 nN部电话机两两相连,需NN-1)/2对电线。 ■当电话机的数量很大时,这种连接方法需要的电线 对的数量与电话机数的平方成正比
更多的电话机互相连通 ◼ 5 部电话机两两相连,需 10 对电线。 ◼ N 部电话机两两相连,需 N(N – 1)/2对电线。 ◼ 当电话机的数量很大时,这种连接方法需要的电线 对的数量与电话机数的平方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