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鱼类疾病:细菌性鱼病 二、弧菌病 1.什么是弧菌?2.水产致病弧菌有那些主要类型? (一)鳗弧菌病 1.病原:鳗弧菌(ibrio anguillarum) 属于G,短弯杆状,0.50.7×1~2μm,极生单鞭毛,适温1035℃ 2.症状和病理变化:因病鱼种类不同表现的症状也有差异,常见症状有: )外观:体表先褪色,继而出血变红,鳞片脱落,溃疡,眼球突出等; 2)内部:脏器及肌肉有点状出血,严重者甚至出血坏死 > 3诊断方法:初诊病灶部位刮取组织镜检;确诊]细菌培养与鉴定 4流行情况: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感染对象极为广泛 5预防:操作小心、合理放养、水质清新、饵料优良、免疫接种 6治疗:抗菌素(士、金、四环素等)500mgKe鱼天,连续 b.磺胺类药物:200mg/Kg鱼天,连续5~7d
二、弧菌病 1. 什么是弧菌? 2. 水产致病弧菌有那些主要类型? (一)鳗弧菌病 1. 病原: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属于G-,短弯杆状,0.5~0.7×1~2m,极生单鞭毛,适温10~35 ℃ 2. 症状和病理变化:因病鱼种类不同表现的症状也有差异,常见症状有: 1) 外观:体表先褪色,继而出血变红,鳞片脱落,溃疡,眼球突出等; 2) 内部:脏器及肌肉有点状出血,严重者甚至出血坏死 3.诊断方法:[初诊] 病灶部位刮取组织镜检;[确诊] 细菌培养与鉴定 4.流行情况: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感染对象极为广泛 5.预防:操作小心、合理放养、水质清新、饵料优良、免疫接种 6治疗:a. 抗菌素(土、金、四环素等)50~70mg/Kg鱼天,连续5~7d; b. 磺胺类药物:200mg/Kg鱼天,连续5~7d. 养殖鱼类疾病:细菌性鱼病
养殖鱼类疾病:细菌性鱼病 (二) 创伤弧菌病 1.病原:创伤弧菌(V.vulnificus) 属于G,直或弯曲杆状,0.50.8×0.83.2μm,极生单鞭毛,最适 生长盐度:3%;43℃生长,45℃不生长。 2.症状和病理变化:行动迟缓,体表不定部位溃烂,严重时烂成深洞。 3诊断方法:初诊依症状; 确诊剑细菌分离与鉴定 4.流行情况:对于网箱养殖石斑鱼,全年均可危害,死亡率70~100%。该 均属条件致病菌,传播方式主要为经皮传播。 5贴:保作小心、'合理放养。水质清新、饵料优良、免痘接种★头 6治疗:土霉素和金霉素等抗菌素:50~70mg/Kg鱼天,连续5>7d
(二)创伤弧菌病 1. 病原:创伤弧菌(V. vulnificus) 属于G-,直或弯曲杆状,0.5~0.8×0.8~3.2m,极生单鞭毛,最适 生长盐度:3%;43℃生长,45℃不生长。 2. 症状和病理变化:行动迟缓,体表不定部位溃烂,严重时烂成深洞。 3.诊断方法:[初诊] 依症状; [确诊] 细菌分离与鉴定 4.流行情况:对于网箱养殖石斑鱼,全年均可危害,死亡率70~100%。该 均属条件致病菌,传播方式主要为经皮传播。 5.预防:操作小心、合理放养、水质清新、饵料优良、免疫接种 6治疗:土霉素和金霉素等抗菌素:50~70mg/Kg鱼天,连续5~7d。 养殖鱼类疾病:细菌性鱼病
养殖鱼类疾病:细菌性鱼病 (三)溶藻弧菌(暴发性溃疡病)》 1.病原:溶藻弧菌(火alginolyticu) G,菌体弯曲,无荚膜,有芽孢,0.50.7×2.0μm,极生单鞭毛, 2.症状和病理变化:病鱼体表首先出现小白斑,继而发展为全身性多处 大面积溃烂,溃烂处有时深可见骨。 3诊断方法:初诊根据疾病发生的症状可初步诊断: 确诊]细菌分离与鉴定 4流行情况:高温季节为该病暴发的高峰(三亚为4~11月),死亡率可高 达90%,危害对象包括鲑点石斑和青石斑等。 5预防:同创伤孤菌病 6治疗:同创伤弧菌病
(三)溶藻弧菌(暴发性溃疡病) 1. 病原:溶藻弧菌(V. alginolyticus) G-,菌体弯曲,无荚膜,有芽孢,0.5~0.7×2.0m,极生单鞭毛, 2. 症状和病理变化:病鱼体表首先出现小白斑,继而发展为全身性多处 大面积溃烂,溃烂处有时深可见骨。 3.诊断方法:[初诊] 根据疾病发生的症状可初步诊断; [确诊] 细菌分离与鉴定 4.流行情况:高温季节为该病暴发的高峰(三亚为4~11月),死亡率可高 达90%,危害对象包括鲑点石斑和青石斑等。 5.预防:同创伤弧菌病 6治疗:同创伤弧菌病。 养殖鱼类疾病:细菌性鱼病
养殖鱼类疾病:细菌性鱼病 三、链球菌病 l.病原:海豚链球菌(Strptococcus iniae):G+,每个单体呈卵圆形,有荚 膜,0.7×1.4μm,无运动能力,无鞭毛。发育温度为1045℃(最适 20-37℃);盐度为0%~7%(0%);pH值3.5~10(7.6) 2.症状和病理变化:主眼球突出,眼周充血,鳃盖内侧出血或溃烂 次]脏器点状出血,食欲减退,打转沉底死亡。 3.诊断方法:初诊根据眼球突出,鳃盖内侧出血及脏器出血等症状; 确诊细菌学检查 4流行情况:主要侵害鰤鱼,其他还有牙鲆、虹鳟鳗鲡、罗非鱼等,属 条件致病菌全年均可发生,流行季节为7~9月。 5预防:a.投鲜饵并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b.适度放养:10Kg/m网箱 6治疗:a.盐酸强力霉素50-70mg/Kg鱼天,连续7d; b.红霉素或螺旋霉素:25~50mg/Kg鱼天,连续4~00
三、链球菌病 1. 病原:海豚链球菌(Strptococcus iniae): G+,每个单体呈卵圆形,有荚 膜,0.7×1.4m,无运动能力,无鞭毛。发育温度为10~45 ℃ (最适 20~37 ℃);盐度为0%~7%(0%);pH值3.5~10(7.6) 2. 症状和病理变化:[主]眼球突出,眼周充血,鳃盖内侧出血或溃烂; [次]脏器点状出血,食欲减退,打转沉底死亡。 3.诊断方法:[初诊] 根据眼球突出,鳃盖内侧出血及脏器出血等症状; [确诊] 细菌学检查 4.流行情况:主要侵害鰤鱼,其他还有牙鲆、虹鳟鳗鲡、罗非鱼等,属 条件致病菌全年均可发生,流行季节为7~9月。 5.预防:a. 投鲜饵并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b. 适度放养:10Kg/m3 (网箱) 6治疗: a. 盐酸强力霉素50~70mg/Kg鱼天,连续7d ; b. 红霉素或螺旋霉素:25~50mg/ Kg鱼天,连续4~10d。 养殖鱼类疾病:细菌性鱼病
养殖鱼类疾病:细菌性鱼病 四、假单胞菌病 1.病原:有2种,包括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恶臭假单 胞菌P.putide0:G,短杆状,0.31.0×1.04.4μm,一端有16根鞭毛, 具运动能力, 2.症状和病猩变化:鳃盖出血,鳍条腐烂;有的形成疖疮或溃疡,肠道 充满糜烂状粘液,低温期病鱼有腹腔积水。 3.诊断方法:从外观较难诊断,确诊需从脾脏或肾脏等部位进行细菌分离 与鉴定。 流行情况:世界各地温水性和冷水性海、淡水鱼类均可发生,全年都可 发病,以夏初到秋季较多。 5预防: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放养密度太大和投喂饵料过多 6治疗:a.四环素类抗生素:20~50mg/Kg鱼天,连续5d; b.氯霉素:20~50mg/Kg鱼天,连续5d
四、假单胞菌病 1. 病原:有2种,包括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恶臭假单 胞菌(P. putida): G-,短杆状,0.3~1.0×1.0~4.4m,一端有1~6根鞭毛, 具运动能力, 2. 症状和病理变化:鳃盖出血,鳍条腐烂;有的形成疖疮或溃疡,肠道 充满糜烂状粘液,低温期病鱼有腹腔积水。 3.诊断方法:从外观较难诊断,确诊需从脾脏或肾脏等部位进行细菌分离 与鉴定。 4.流行情况:世界各地温水性和冷水性海、淡水鱼类均可发生,全年都可 发病,以夏初到秋季较多。 5.预防: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放养密度太大和投喂饵料过多 6治疗: a. 四环素类抗生素:20~50mg/Kg鱼天,连续5d ; b. 氯霉素:20~50mg/ Kg鱼天,连续5d 。 养殖鱼类疾病:细菌性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