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滤滋地带000mm-不移定覆摄地带4m0水裙澄港地开比侧尺始O干果48基上中医利系中125
图1. 灌溉排水分带图
灌溉排水工程学(1)常年灌溉地带常年灌溉是这一地带发展农业的必要条件。其灌溉需要指数一般均大于50%一60%。又可细分为两个亚区即: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而年蒸发量则达2000一3000mm,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黄河中上游地区:这一地区的绝大部分为黄土高原,年降水量由西部200mm向东渐增至400mm,其中70%一80%集中在8一9月,且多暴雨,十年九皇,水士流失极为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灌溉排水工程学 (1)常年灌溉地带 常年灌溉是这一地带发展农业的必要条件。其灌溉 需要指数一般均大于50%—60%。又可细分为两个 亚区即: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而 年蒸发量则达2000—3000mm,是我国最干旱的 地区。黄河中上游地区:这一地区的绝大部分为黄土 高原,年降水量由西部200mm向东渐增至400mm, 其中70%—80%集中在8—9月,且多暴雨,十年九 旱,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灌溉排水工程学(2)不稳定灌溉地带。主要包括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由于受季风的强烈影响,降水时空变化都很大,因而农作物对灌溉既排水的要求很不稳定。灌溉需要指数可在50%以上。该地区又可细分为两个亚区,即:黄准海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00一900mm,降水的年内和年际分布极不均衡,是全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②东北地区,地势平缓,土壤肥沃,一般高程在海拨200m以下。中部的松辽平原为东北农业最发达、机械化程度较高地区;东部的三江平原海拔较低,有大面积沼泽洼地,排水不畅,渍涝为害;南部的辽河平原农业也很发达。这一地区的水利工程须旱涝兼治
灌溉排水工程学 (2)不稳定灌溉地带。 主要包括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由于受季风的强烈影 响,降水时空变化都很大,因而农作物对灌溉排水的要求很 不稳定。灌溉需要指数可在50%以上。该地区又可细分为两 个亚区,即:①黄淮海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00—900mm, 降水的年内和年际分布极不均衡,是全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 区。②东北地区,地势平缓,土壤肥沃,一般高程在海拔 200m以下。中部的松辽平原为东北农业最发达、机械化程度 较高地区;东部的三江平原海拔较低,有大面积沼泽洼地, 排水不畅,渍涝为害;南部的辽河平原农业也很发达。这一 地区的水利工程须旱涝兼治
灌溉排水工程学(3)水稻灌溉地带这一地区是我国水稻主要产区,由于降水在年际和季节分布不均,水稻一般都需要进行补充灌溉,双季稻则更需要进行灌溉补足水分,灌溉需要指数在30%一60%之间。排水是这一地带农作物稳产的基本保证。该区又可细分为3个亚区,即1.长江中下游地区,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多年平均降水量800-1800mm,圩皖内地势低洼,易遭洪涝灾害。在丘陵山区主要是发展灌溉,防冲排渍。2.珠闽江地区,本区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属湿热多雨的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1000一2000mm。平原地区以防洪除涝为主,丘陵坡地以发展灌溉为主。3.西南地区,地貌单元以高原山地为主。全区属亚热带与热带气候类型,年降水量1000一1500mm。本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和降水时空不均,干皇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水程必须灌溉才能
灌溉排水工程学 (3)水稻灌溉地带 。 这一地区是我国水稻主要产区,由于降水在年际和季节分布不 均,水稻一般都需要进行补充灌溉,双季稻则更需要进行灌溉补 足水分,灌溉需要指数在30%—60%之间。排水是这一地带农作 物稳产的基本保证。该区又可细分为3个亚区,即1.长江中下游地 区,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多年平均降水量800-1800mm,圩 垸内地势低洼,易遭洪涝灾害。在丘陵山区主要是发展灌溉,防 冲排渍。2.珠闽江地区,本区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属湿热多雨的 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1000—2000mm。平原地区以防洪除 涝为主,丘陵坡地以发展灌溉为主。3.西南地区,地貌单元以高 原山地为主。全区属亚热带与热带气候类型,年降水量1000— 1500mm。本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和 降水时空不均,干旱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水稻必须灌溉才能 高产稳产
表 1 中国水资酒、耕地、人口的分区组合人口耕地面积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均水量公项均水量分区名称(m))(m)占全国(%)2.14.65.8内流区城(含额尔齐斯河)35.46 28722005东北诸河13,16.99.819.819609.555北海藻河流城3.31.59.810.94303765淮河和山东半岛3.53.415.414.96236315黄河流城B.32.68.2方12,78745730外北方四区28.243.258.393814.46810流长江流域18.934,234.824.02 76339255区南华南诸河6.156.811.06.8430767950城东南诸河2.59.27.43.4352873845方西南诸河8.920.81.51.732674538 43136.481.054.735.9南方四区4 17062010外流河八区64.695.497.994.2274227855全国100100100100281627525注:资料来源于(中国水资源评价》
灌溉排水工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