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第十三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第八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 第十四章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第九章 梁的应力 第十五章 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 第十章 梁的变形 第十六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 第十一章 杆件在组合变形下的强度计算 第十二章 压杆稳定 附录 1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13MB页数: 105
一.概述 二.核爆冲击波荷载 三.核爆等效静载 四.荷载组合 五.内力分析、截面设计与主要构造规定 六.人防结构设计 七.关于结构的功能转换 八.结构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文件格式: PPT大小: 230.5KB页数: 79
5.1 消火栓给水系统及布置 5.2 消火栓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5.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布置 5.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水力计算 5.5 其他固定灭火设施简介
文件格式: PPS大小: 6.95MB页数: 95
发展概况 西周素朴的囿 秦汉宫苑“一池三山” 池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 三山,“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建章宫后世宫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 西汉山水建筑园南北朝自然山水园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阶段 ,也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
文件格式: PPT大小: 2.1MB页数: 8
概说 1、佛教 2、道教 3、伊斯兰教 邦克楼:(叫楼或光塔)召唤信徒礼拜的塔楼,夜间燃灯光。 浴室:供拜慕者净身的场所。 礼拜寺内不置偶像,建筑常用砖或石料砌成拱券或穹隆,装饰纹样只能用可兰经、植物或几何形图案
文件格式: PPT大小: 9.83MB页数: 21
概说 一、早期聚落两大特征: 1以适应地缘(当地的地理、气候、风土等)展开生活 方式; 2以家族(原始社会为氏族)的血缘关系为生存纽带。 二、影响传统村镇聚落形态的因素: 1.自然因素:地理气候;地形地貌;地质地方材料; 2.社会因素:宗法、伦理、道德观念;血缘关系;宗教 信仰;风水观念;交往、习俗
文件格式: PPT大小: 8.96MB页数: 21
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第二阶段,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秋); 第三阶段,里坊制极盛期(三国~唐); 第四阶段,开放式街市期,宋以后的城市模式
文件格式: PPT大小: 5.27MB页数: 11
一、汉代建筑的特点及成就: 抬梁式、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形成; 多层木架建筑以较普遍 二、当时仍未解决木构架的大空间建筑的问题 三、斗拱的形式已形成,其结构较后世简单;
文件格式: PPT大小: 2.39MB页数: 24
中国古代建筑的沿革 一、上古时期(原始、氏族社会); 二、奴隶社会(BC21世纪~BC476年,包含夏、商、周、春秋); 三、封建社会前期(BC475~589年,从战国至南北朝) 四、封建社会中期(581~1279年,从隋至宋) 五、封建社会末期(1279~1911年,元、明、清)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98MB页数: 20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的两个因素: 、实物结构技术上取法及发展 1.木构材为主 2.梁架式建筑的构架制 3.斗拱为结构关键,并为度量单位 4.外轮廓特异;屋顶、高台基、屋身、院落、绝对对称与绝对自由
文件格式: PPT大小: 2.28MB页数: 15
©2025 mall.hezhiquan.com 和泉文库
帮助反馈侵权